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屈巵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ī

屈巵

拼音qū zhī

注音ㄑㄩ ㄓ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有曲柄的酒杯。 唐 李贺 《浩歌》:“筝人劝我金屈巵,神血未凝身问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御筵酒盏皆屈巵,如菜盌样,而有手把子。” 明 陈子龙 《边风行》:“金饶十部尽胡乐,屈巵舞女酬新功。”

基本含义

  • 指因屈服或屈从而失去尊严和自由。

详细解释

  • 屈巵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屈指的意思是弯曲、屈服,巵指的是指手指。屈巵的意思是因屈服或屈从而失去尊严和自由。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或困境时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导致自己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使用场景

  • 屈巵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权势或压力时屈服于他人的意愿,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为了私利或权力而屈从于他人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要坚守原则,不轻易屈巵。

故事起源

  • 屈巵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事中,郑国的昭公想要攻打齐国,但是他的心腹大臣告诉他,如果攻打齐国,齐国的君主会派遣大臣晏婴前来劝降。昭公听从了大臣的建议,于是派人去齐国传达攻打的消息。果然,齐国的君主派遣了晏婴前来劝降。晏婴到了郑国后,昭公想要借助晏婴的力量消灭齐国,于是对他礼遇有加。晏婴看出了昭公的企图,拒绝了他的好意,坚守原则,不为所动。最后,昭公失望地说:“我以为你会屈巵于我,我看错了你。”这个故事成为了屈巵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屈巵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屈指的意思是弯曲、屈服,巵指的是指手指。

例句

  • 1. 他为了升职,屈巵于上司的压力。2. 她宁可辞职,也不愿意屈巵于不公平对待。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屈巵这个成语与“弯曲手指”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时屈服,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屈巵相近的成语,例如“屈膝”、“屈服”等,以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愿意屈巵于欺负他的同学,勇敢地保护了自己。2. 初中生:面对学业的困难,他选择坚持努力,而不是屈巵于挫折。3. 高中生:她拒绝了父母的安排,坚持自己的志愿,不愿意屈巵于压力。4.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愿意屈巵于不公平的待遇。

拆字解意

屈巵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