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诵观在词典中的解释
sòngguān

诵观

拼音sòng guān

注音ㄙㄨㄙˋ ㄍㄨ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阅读。 宋 王安石 《与孙子高书》:“ 子高 足下:辱赐教,奬劳甚渥,反復诵观,慙生於心。”

基本含义

  • 诵读并观察。

详细解释

  • 诵观是指在阅读或学习时,不仅要读出文字,还要观察其中的深意和内涵。这个成语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和领悟,不仅仅是机械地读书。

使用场景

  • 诵观多用于教育场景,可以用来教导学生在学习时要注重思考和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背诵。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庄子·外物》篇。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在这个篇章中强调了读书要诵读并观察,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读书。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成语结构

  • 成语“诵观”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诵”和“观”。

例句

  • 1. 学生们在阅读课文时,要注意诵观,理解其中的深意。2. 老师教导学生要诵观古诗词,不能只顾着背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诵观”与学习相关的场景联系起来,例如想象自己在阅读书籍时,不仅仅是读出文字,还要观察其中的深意和内涵。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庄子的《外物》篇,了解更多关于诵观的哲学思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我们要诵观,理解其中的意思。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在阅读时诵观,不能只顾着背诵。3. 高中生: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诵观,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4. 大学生:在阅读专业书籍时,我们要诵观,深入理解学科的思想。

拆字解意

诵观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