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颐示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ì

颐示

拼音yí shì

注音ㄧˊ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颐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安期岛》:“试之,其凉震齿, 刘 畏寒不饮。叟顾童颐示之。”一本作“ 颐视 ”。参见“ 颐指 ”。

基本含义

  • 通过言辞、动作或神态等方式,暗示或表示某种意思。

详细解释

  • 颐示是由“颐”和“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颐指的是面部,示指的是显露。颐示原指面部表情、神态等暗示或表示某种意思。现在泛指通过言辞、动作或神态等方式,暗示或表示某种意思。

使用场景

  • 颐示常用于描述人们通过言辞、动作或神态等方式,向他人传递信息或意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颐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传递信息,尤其是在需要保持礼貌或避免直接表达的场合。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项羽和刘邦在垓下之战前的一次会面。当时,项羽意欲称霸天下,而刘邦则有意争夺天下。在会面时,项羽借酒助兴,喝得酩酊大醉,而刘邦却一直保持清醒。刘邦趁机向项羽颐示自己不求天下的意思,最终化解了两人之间的矛盾。此后,人们常用“颐示”来形容通过言辞、动作或神态等方式,暗示或表示某种意思。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颐示”构成。

例句

  • 1. 他的微笑颐示着他的满意。2. 她的眼神颐示着她的担忧。3. 老师用颐示的目光示意我们安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成语“颐示”。可以想象一个人用手托住下巴,微微一笑的神态,暗示着他的满意或某种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如“示意”、“示威”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面部表情、神态相关的成语,如“面红耳赤”、“眉飞色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眼神颐示着他的喜悦。2. 初中生:老师的表情颐示着我们要注意听讲。3. 高中生:她用微笑的神态颐示着她的感激之情。4. 大学生:他的举止颐示着他的自信和成熟。5. 成年人:领导的讲话中颐示了新政策的出台。

拆字解意

颐示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