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躅
拼音luán zhú
注音ㄌㄨㄢˊ ㄓ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銮驾行迹。借指銮驾。《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出陪鑾躅,入奉帷殿。” 吕延济 注:“鑾,天子法驾也;躅,跡也。”
基本含义
- 指人行走时步伐缓慢、犹豫不决。
详细解释
- 銮躅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銮”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座驾,也表示威严和尊贵,“躅”指行走的动作。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行走时步伐缓慢、犹豫不决,表示在做事情时犹豫不决、犹豫不前。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犹豫不决、动作迟缓,不敢决断或者行动迟缓,表示缺乏果断和决断力。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者行为表现。
故事起源
- 关于銮躅的故事并不是很多,但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个人名叫銮躅,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家业,但他行事犹豫不决,一直没有做出任何决定。他的朋友们劝他要果断行动,但他总是拖延不决。后来,他的家产被人抢走了,他才意识到自己行事犹豫不决的后果。
成语结构
- 銮躅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銮”为动词,表示行走;“躅”为动词的宾语,表示行走的动作。
例句
- 1. 他在做决定时总是銮躅不前,缺乏果断。2. 面对重要的抉择,不要像个銮躅的人,要勇敢地做出决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銮”字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帝王坐在华丽的座驾上,缓缓地走着,表示行走缓慢。将这个形象与銮躅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銮躅相关的成语或者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徘徊不决”、“犹豫不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选课时总是銮躅不前,不知道该选哪门课。2. 初中生:她在做决定时总是銮躅不前,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3. 高中生:面对大学专业的选择,他銮躅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做出决定。4.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他銮躅了很长时间,最后才决定去读研究生。5. 成年人:他在投资时总是銮躅不前,不敢做出决策,错失了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