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论
拼音gé lùn
注音ㄍㄜˊ ㄌ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精当的言论;至理名言。 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格论思名士,舆情渴直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善乎, 浦江 郑氏 对 太祖 之言曰:‘臣同居无它,惟不听妇人言耳。’此格论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谒选》:“官中还债,莫若任前省钱。时称‘格论’。”
基本含义
- 指言辞、言论的格调高雅、文采出众。
详细解释
- 格论是由“格”和“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格”意为文辞的格调高雅,有品味;“论”指言辞、言论。格论形容言辞高雅、文采出众,是对文辞的一种赞美。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文章或演讲的语言优美、有品位。
使用场景
- 格论常用于文学、演讲等领域,用来形容言辞高雅、文采出众的作品或演讲。也可以用来夸奖他人的辞令有水平、有才华。
故事起源
- 格论的故事起源于南朝宋朝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刘义庆称赞了他的朋友陆机的文章“其文骈俪,有格于文章”。后来,人们就用“格论”来形容言辞高雅、文采出众的作品。
成语结构
- 格论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演讲真是一篇格论,引得全场掌声不断。2. 这篇文章写得格论十足,读起来令人陶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格”字和“论”字进行联想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一把格子尺,在演讲台上发表精彩的演讲,引发观众们的掌声,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文辞、言辞相关的成语,如“辞章有度”、“文采飞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的讲课真是一篇格论,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初中生:他的作文写得真是格论十足,让人读了很有感触。高中生:这篇演讲稿真是一篇格论,让人佩服不已。大学生:他的文章真是一篇格论,不愧是文学大师。成年人:这本小说的文笔真是格论,读起来非常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