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虎穴寺在词典中的解释
xué

虎穴寺

拼音hǔ xué sì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虎穴寺(Taktshang Goemba)是不丹国内最神圣的佛教寺庙,被誉为世界十大超级寺庙之一。 地理位置虎穴寺坐落在Paro山谷中3000英尺高的悬崖壁上。传说中的第二位佛,莲花生大师骑虎飞过此地,曾在一处山洞中冥想,就是现在的虎穴寺,让此地成为佛教教化之地。

详细解释



  •  地理位置

    虎穴寺(Taktshang Goemba)是不丹国内最神圣的佛教寺庙,被誉为世界十大超级寺庙之一。

    虎穴寺坐落在Paro山谷中3000英尺高的悬崖壁上。传说中的第二位佛,GuruRinpoche骑虎飞过此地,曾在一处山洞中冥想,就是现在的虎穴寺。

    建造时间

    虎穴寺建于1692年,一场大火之后寺庙损坏严重,于1998年重建。据说,现在虎穴寺已经严禁普通游客进入,即使是教徒的进入也被严格限制。

    寺庙传说

    虎穴寺的传说:据古代经书记载,8世纪时一位名叫莲花生的大师骑着一匹飞虎从西藏来到此地降妖服魔。莲花生后来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宗教形象。莲花生大师曾在这里修行三个月,留下了不少传说。其中之一是:莲花生会说话的塑像,骑着一匹雌虎飞到Taksang悬崖边,镇服了那时在不丹占据山头的山神鬼怪。

    建筑

    这里四周的柏树都有几十米高,上面垂着一绺绺苔藓。虎穴寺的山门前飞挂着一道瀑布,流水漫过级级岩石,注入一口深潭,然后落入下方几百米深的山坳。

    虎穴寺所有的殿堂都不是很大,很多都是依山据地而不规则地修建;壁画全部都是先绘在布上,再粘于墙上(此种工艺在罗布林卡的亭台楼阁中也有),有点类似唐卡的画法。这种绘画式的壁画,要比在墙上画更加细腻,其内容多为普巴金刚之类的护法神。除此之外,各殿堂的铜雕佛像都巨制浩幅,由于房间很小,使人无法近距离完整地欣赏这些精美的佛像。虎穴寺是一个集风光与艺术于一体的寺庙。

    民间文化

    不丹虎穴寺这里最叫人感到诧异的,也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不丹人对生殖器的崇拜——难以置信的是,不丹人的生殖崇拜竟然可以和严肃的佛教信仰互相结合。生殖崇拜也渗入到民间艺术和文化中,不管是在帕罗小镇,还是首府廷布,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有与生殖崇拜相关的器物。据说,这种习俗正如我们中国人的门口挂着照妖镜和八卦镜,道理是一样的,含有驱邪避凶的功能。一些寺庙的大殿里,除了供奉佛像外,也摆放与生殖崇拜相关的器物。

    寺里的住持还特地以木制的生殖器轻轻敲击参观者的头顶,据说这样能为参观者带来好运,且含有祝福一路平安的意思。民居门口也有色彩鲜明的生殖器图案,芙蓉出水似地挺在那里;有时还会调皮地在尖尖头上画一个圆头细尾的精子,漂漂游游地钻出来。在不丹,男人那玩艺儿可以威吓妖魔鬼怪;如果一个男人在森林里独行感到恐惧的话,只需将裤子脱去,露出小和尚甩甩,就会吓走林妖树怪。

    饮食文化

    不丹人的生活习惯和中国人相似,他们也吃饺子。但是,不丹菜的辛辣程度比中国的川菜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天餐桌上看到的,不是辣椒煮起司、就是辣椒煮蔬菜,不丹人把辣椒当蔬菜,而不是调料。当地人家家房顶上都晒满红辣椒。

    日常生活中,不丹人不仅吃任何菜都会加上大把干辣椒,而且还喜欢将不切碎的生辣椒凉拌,直接当沙拉吃。在不丹人的餐桌上肉类还十分稀有。

    传说

    据古代经书记载,8世纪时一位名叫莲花生的大师骑着一匹飞虎从西藏来到此地降妖服魔。莲花生后来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宗教形象。莲花生大师曾在这里修行三个月,留下了不少传说。其中之一是:莲花生会说话的塑像,骑着一匹雌虎飞到Taksang悬崖边,镇服了那时在不丹占据山头的山神鬼怪。藏人非常敬爱莲花生大士,因此称他为“咕噜仁波切”。

    关于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师(GuruRimpoche)是藏密的开基祖,是藏传佛教中最令人尊重的祖师之一;是当时有名的密宗大师和“降魔”能手,以“神通”、“咒术”名闻一时。他亦是宁玛派(红教)的传承祖师,为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如来等身口意三密之金刚化现。莲花生大师出生于印度西方邬丈那国(今巴基斯坦),得国王因扎菩提抚育为太子。因其化生于湖中莲花,故名为“莲花生”。

    莲花生大师以神通闻名的莲花生大士,应藏王邀请,前往西藏弘法,并调伏了黑教,使藏民得以改宗正统藏传佛教。大士所传之宁玛派,僧侣皆戴红色僧帽,所以俗称“红教”。

    莲花生大士被认为是阿弥陀佛之意的化生,亲身示现不生不灭之真谛。他是把佛、法、僧完整的闻、思、修体系在西藏建立起来的最重要导师。

基本含义

  • 指勇敢无畏的精神,意思是勇敢地闯入危险的地方。

详细解释

  • 虎穴寺是一个寺庙的名字,寺庙位于山间深处,四周有许多猛虎。这个成语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其中提到了“虎穴寻常见”一词,意思是在蜀道崎岖难行的路途中,甚至能看到普通的虎穴。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情况,表示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蜀道难》。这首诗描绘了蜀道崎岖难行的艰险情景,其中提到了“虎穴寻常见”,形象地描述了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地点

例句

  • 1. 他毅然决然地冲进了虎穴寺,救出了被困的人。2. 面对困境,我们要像勇敢的战士一样,毫不畏惧地闯入虎穴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虎穴寺与勇敢无畏的精神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勇敢地闯入虎穴寺,克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深入了解他的诗歌创作和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虎穴寺一样勇敢,不怕困难,努力学习。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困难,我们要像勇敢闯入虎穴寺的人一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难。3. 高中生:勇敢面对挑战,敢于闯入虎穴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拆字解意

虎穴寺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