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罢休在词典中的解释
xiū

罢休

拼音bà xiū

注音ㄅㄚˋ ㄒㄧ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动)停止做某事,侧重指坚决停止不做:真相大白,只好~。
    [构成]
    并列式:罢+休
    [例句]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作谓语)
    [同义]
    甘休

近义词

  • 放手、停止、放胆、放任、撒手、松手、放弃、甩手、结束、甘休

反义词

  • 开始、不休、继续

英文翻译

  • 1.give up; stop; let the matter drop

详细解释

  • ◎ 罢休 bàxiū
    (1) [stop]∶停止;了结;作罢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 [rest]∶休息
    收拾了罢休
    (1).休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 青州 。”《水浒传》第二一回:“我猜着你两口多时不见,一定要早睡,收拾了罢休。”
    (2).停止,不再进行。 宋 范成大 《次韵宗伟阅番乐》:“罢休诗社工夫淡,洗净书生气味酸。”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拒弋》:“蛛丝掣肘,龙门开竇,咳,甚公车犹难罢休。”如:不完成这项任务,我们绝不罢休。
    (3).表示不再计较、争执。《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若不去,便是心虚,我们却和你罢休不得!”《金瓶梅词话》第四回:“早叫你早来,晚叫你晚来,我便罢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我听了,又告诉了 端甫 ,只得罢休。”
    (4).辞去官职。 唐 柳宗元 《经略副使马君墓志》:“年七十,不肯仕。曰:‘吾为吏逾四十年,卒不见大者。今年至虚耗,终不能以筋力为人赢缩。’因罢休。”

基本含义

  • 停止,放弃

详细解释

  • 罢休是一个由动词“罢”和动词“休”组成的成语,表示停止某种行动或放弃某种努力。它常用来表示不再继续争辩或争斗,也可以用来表示放弃追求某种目标或停止进行某项活动。

使用场景

  • 罢休这个成语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当两人争论不休时,一方可以说“罢休吧,我们不再争论了”。又如,在某项工作中遇到很大困难,可以说“我决定罢休了,这件事太难了”。

故事起源

  • 罢休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贵族。他非常喜欢打猎,但每次都猎不到猎物。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只非常聪明的狐狸,它总是能躲过孟尝君的追捕。孟尝君非常气愤,决定不再追逐这只狐狸,于是他大声喊道:“罢休!”从此以后,人们用“罢休”来表示放弃追求某种目标或停止进行某项活动。

成语结构

  • 动词 + 动词

例句

  • 1. 他们争论了很久,最后只好罢休。2. 这个项目太难了,我决定罢休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罢休”与停止、放弃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举起手,表示停止或放弃的动作,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停止、放弃相关的成语,例如“止步不前”、“退却三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吃了一个苦瓜就罢休了。2. 小学生:我练习了很多遍,但是还是不会,我决定罢休了。3. 初中生:我和同桌争论了很久,最后只好罢休。4. 高中生:这个问题太难了,我决定罢休了。5. 大学生:经过多次尝试,我决定罢休,换个方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