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臯
拼音tíng gāo
注音ㄊㄧㄥˊ ㄍㄠ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亭皋 ”。 水边的平地。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声音高亢嘹亮。
详细解释
- 亭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亭”指亭台楼阁,高处;“臯”指高亢、嘹亮的声音。亭臯形容人的声音高亢嘹亮,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歌声或演讲声音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使用场景
- 亭臯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音乐家、歌手、演讲者等具有高亢嘹亮声音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声音在某个环境中表现出色,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赞赏。
故事起源
- 亭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原文为“操琴歌曰:‘亭臯高者,听者不寐’”。这句话意思是说,琴声高亢嘹亮的人演奏时,听众会被吸引得无法入眠。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引申为形容人的声音高亢嘹亮,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成语结构
- 亭臯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的演唱真是亭臯之音,让人陶醉其中。2. 每次他发表演讲,都会用亭臯的声音打动听众。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亭臯”与高亢嘹亮的声音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站在高处的人用高亢嘹亮的声音唱歌或演讲,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形容声音的成语,例如“嘹亮”、“高亢”,并学习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上课时的声音真是亭臯,让我觉得很有精神。2. 初中生:她的歌声亭臯高亢,每次唱歌都能吸引很多人。3. 高中生:他的演讲声音亭臯嘹亮,让我们都对他的观点产生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