谔节
拼音è jié
注音ㄜˋ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忠直的节操。 元 王恽 《韩御史画像赞》:“同峩冠于豸府,爱諤节之孤騫。”
基本含义
- 指言行正直、诚实可靠。
详细解释
- 谔节源自《左传·哀公十四年》:“其谔以节,其举以直。”意思是指言行正直,保持诚实可靠的品质。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言行上应该保持诚实、正直的态度,不虚伪、不欺骗他人。
使用场景
- 谔节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言行正直、诚实可靠。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也可以用来警示他人要保持诚实正直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其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成语“谔节”就源自于《左传》中的一段文字,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诚实正直的重视。
成语结构
- 谔节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谔和节。
例句
- 1. 他一直以谔节的形象为人,深受大家的尊敬。2. 在商业交往中,诚实守信是最重要的谔节。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阳光下,他的身体笔直,代表他的谔节正直。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品德教育,以及其他与诚实正直相关的成语,如“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能够做一个谔节的人,不说谎、不欺骗别人。2. 初中生:我们要学会谔节,不仅要对老师诚实守信,也要对同学友善。3. 高中生:谔节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表现,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