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明辟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

明辟

拼音míng bì

注音ㄇㄧㄥˊ ㄅ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明君。《书·洛诰》:“朕復子明辟。” 蔡沉 集传:“明辟者,明君之谓。”《北史·隋越王侗传》:“今海内未定,须得长君,待四方乂安,復子明辟。” 清 洪昇 《长生殿·收京》:“就军前瞻天仰圣,共尊明辟。”
    (2).谓还政于君。《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论》:“ 邓后 称制终身,号令自出,术谢前政之良,身闕明辟之义。”《后汉书·杜根栾巴等传赞》:“ 邓 ( 邓太后 )不明辟, 梁 ( 梁太后 )不损陵。慊慊 欒 杜 ,讽辞以兴。”
    明法,严明法律。《孔子家语·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

基本含义

  • 明确而清晰地辨别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详细解释

  • 明辟是由“明”和“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明”表示明亮、清楚,指明事物的真相或本质;“辟”表示开辟、辨明,表示辨别、认识。明辟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能够准确辨别事物的真相或本质,不被欺骗或迷惑。

使用场景

  • 明辟常用于描述人对问题或事物的洞察力、辨别能力以及对真相的把握。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赞赏或对某事的准确判断。例如在工作、学习或社交场合中,当你能够准确看清问题的本质或识别出别人的真实意图时,可以使用明辟来形容自己的能力。

故事起源

  • 明辟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他在匈奴之地时,能够准确判断敌人的意图,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后来,班超的这种辨别能力被形容为“明辟”。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对人性的洞察力非常明辟,总能看透别人的真实想法。2.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很明辟,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明辟”拆解成“明亮的辨别”,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1.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洞若观火”、“目光如炬”等,进一步扩展词汇量。2. 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明辟的使用场景和示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明辟地看到了老师的微笑,知道她对我们非常满意。2. 初中生: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科学家能够明辟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3. 高中生:在复杂的社交场合中,需要保持明辟的思维,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4. 大学生: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需要具备明辟的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意义。

拆字解意

明辟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