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百身莫赎在词典中的解释
bǎishēnshú

百身莫赎

拼音bǎi shēn mò shú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bǎi shēn mò shú ㄅㄞˇ ㄕㄣ ㄇㄛˋ ㄕㄨˊ

    百身莫赎(百身莫贖) 

    亦作“ 百身何赎 ”。谓一身虽百死亦不能补偿。 南朝 梁 刘令娴 《祭夫徐敬业文》:“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 唐 白居易 《祭崔相公文》:“丘园未归,馆舍先捐。百身莫赎,一梦不还。” 宋 苏轼 《答孔毅夫书》之二:“ 刘器之 乃是铁人,但逝者数子,百身莫赎,奈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三家店词》:“ 上谷 旅店有题壁云:‘一将有餘 魏武帝 ,百身莫赎 楚怀王 。’”

基本含义

  • 指犯下重罪后,无论如何赎罪也无法挽回百姓对其的厌恶和愤怒之情。

详细解释

  • 成语“百身莫赎”中的“百”指的是百姓,而“身”则是指犯罪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犯下严重罪行的人,无论如何赎罪也无法挽回百姓对其的厌恶和愤怒之情。它强调了犯罪行为的严重性,以及对犯罪者的不可饶恕。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犯下重罪的人,无论如何赎罪也无法挽回百姓对其的厌恶和愤怒之情。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犯罪行为严重、不受人民原谅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事讲述了昭公之子莫敖犯下重罪后,无论如何赎罪也无法挽回百姓对其的厌恶和愤怒之情。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体部分是“百身莫赎”,其中“百”表示百姓,而“身”表示犯罪者,意思是无论如何赎罪也无法挽回百姓对其的厌恶和愤怒之情。

例句

  • 1. 这个腐败官员无论如何赎罪也百身莫赎。2. 那个杀人犯已经被判了死刑,他的罪行百身莫赎。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百”想象成百姓,而“身”则是犯罪者的身体,表示无论如何赎罪也无法挽回百姓对其的厌恶和愤怒之情。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刑罚,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偷东西的人已经被抓住了,他的罪行百身莫赎。2. 初中生:这个贪污的官员已经被判了很重的刑罚,他的罪行百身莫赎。3. 高中生:这个杀人犯已经被判了死刑,他的罪行百身莫赎。4. 大学生:那个腐败的政府官员无论如何赎罪也百身莫赎。

拆字解意

百身莫赎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