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诛鼌错在词典中的解释
zhūcháocuò

诛鼌错

拼音zhū cháo cuò

注音ㄓㄨ ㄔㄠˊ ㄘ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诛晁错 ”。 汉景帝 时, 鼂错 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请削诸侯之地,于是 吴 楚 七国以诛 鼂错 为名反叛。见《史记·吴王濞列传》、《袁盎鼂错列传》。后以“诛鼂错”为清君侧之典。 唐 陈鸿 《长恨传》:“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 鼂错 以谢天下。”《白居易集》引作“诛错”。《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 茂贞 地大兵彊,而 唐 力未可以致讨; 凤翔 又近京师,易以自危而难於后悔。佗日虽欲诛 晁错 以谢诸侯,恐不能也。”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或处理错误,导致结果出现巨大的偏差。

详细解释

  • 诛鼌错源自《左传·僖公四年》:晋国公族之间发生了一起争斗,公族中的鼌被诛杀,而公族中的错却被判定无罪。这个成语通过描述这个错误的判决,表达了人们对事物判断错误、偏离事实真相的含义。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诛鼌错”来形容某人的判断或处理错误,导致了糟糕的结果。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比如工作中的决策错误、学习中的错误答案、人际关系中的误解等。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故事中的诛鼌错事件是晋国公族内部的一起争斗,通过这个事件,人们体会到了判断错误所带来的后果,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成语“诛鼌错”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诛”表示诛杀,意味着错误的处理应该受到惩罚;“鼌”表示被杀的人,即错误的一方;“错”表示无罪,即错误的另一方。

例句

  • 1. 他的判断错误导致了整个项目的失败,真是一个典型的诛鼌错。2. 这个法官竟然判了一个无辜的人,简直是诛鼌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故事起源和相关的例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将成语与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起源和用法,可以翻阅相关的成语词典或阅读相关的古代文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把答案写错了,老师说我是一个诛鼌错。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的判断错误导致了整个队伍的失败,真是一个诛鼌错。3. 高中生:政府的决策错误导致了经济的下滑,这是一个典型的诛鼌错。4. 大学生:他的投资决策出现了巨大的偏差,这是一个典型的诛鼌错。5. 成人:他的判断错误导致了公司的破产,真是一个诛鼌错。

拆字解意

诛鼌错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