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大散关在词典中的解释
sànguān

大散关

拼音dà sàn guān

注音ㄉㄚˋ ㄙㄢˋ ㄍㄨ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关名。在 陕西 宝鸡 西南的 大散岭 上。也称 散关 。 宋 陆游 《书愤》诗:“楼船夜雪 瓜洲渡 ,铁马秋风 大散关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群散乱无序,没有纪律。

详细解释

  • 大散关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大”表示规模庞大,“散”表示分散,“关”表示人群。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群散乱无序的场景,没有任何纪律可言。

使用场景

  • 大散关常用于形容人群或团体的行为无序、杂乱无章,缺乏组织和纪律。可以用来形容社会秩序混乱、人群聚集时的混乱场面等情况。

故事起源

  • 大散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曾经写过一篇名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的诗,在其中有一句“大散关山北,宣风动地南”,用来形容秋夜时山中的风势。后来,这句诗被引申为形容人群散乱无序的场景,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大散关由三个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人群在演唱会结束后变成了大散关。2.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纷纷逃离,形成了一幅大散关的景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群在山上散步时,突然遇到了强风,人们被吹得四处散乱,形成了大散关的场景。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纪律、秩序相关的成语,如“井井有条”、“有条不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变成了大散关,迅速离开教室。2. 初中生:集会结束后,人群涌出会场,形成了一片大散关的景象。3. 高中生:考试结束后,学生们如释重负地走出考场,形成了一幅大散关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