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诸吕之乱在词典中的解释
zhūzhīluàn

诸吕之乱

拼音zhū lǚ zhī luà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拼音: zhū lǚ zhī luàn

    诸吕之乱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因病去世。九月,吕姓王欲起兵叛乱,夺取刘汉政权。齐王刘襄随即调集军队,高举“率兵消灭不应当为王的人”的旗帜发兵西进。相国吕产派遣大将军灌婴率兵迎战。灌婴本来是汉室开国元勋,是忠于刘氏王朝的重要人物,领兵到莱阳后,安营扎寨,并派人与齐王联合,按兵不动,只等吕氏集团反叛,以率兵击之。

    在长安城里,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等私下密谋策划,设计让上将军吕禄交出了兵权。周勃进入军中号令“拥戴吕氏的袒露右肩,拥戴刘氏的袒露左肩!”军中士卒纷纷袒露左肩,呼声震天。周勃很顺利地将北军控制,成为反吕的一支主要部队。接着,周勃命令朱虚侯刘章率兵千人以进宫护卫皇帝为名,伺机捕杀了统率南军的相国吕产。后又捕杀吕

    禄,并分派人手去捕杀诸吕,不论老少全部处死。至此,吕氏集团被剿灭,统治大权又回到刘氏集团手中。诸吕之乱平定后,周勃、陈平等大臣密商选立皇帝。大臣们一致认为,代王刘恒适合即帝位。因为现即帝位的少帝和各位王子都不是惠帝亲生,代王却是汉高祖的儿子,而且为人宽厚,待人仁慈,其母薄氏也很善良,不会出现拥尊自立的现象。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代王年龄最大,全国上下无可争议。于是,周勃、陈平等人亲迎代王人长安而即帝位。闰九月,代王刘恒一行由代到长安,在群臣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孝文皇帝。文帝即位后,大赦天下,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创了汉朝盛世。

基本含义

  • 指吕氏兄弟在汉朝末年发动的一场叛乱,后来泛指兄弟间的争斗或内部纷争。

详细解释

  • 诸吕之乱是指汉朝末年,吕布、吕玲绮和吕布的父亲吕奉先三兄弟联合起兵,企图推翻当时的汉朝政权。这场叛乱最终失败,吕氏兄弟被击败。后来,这个成语泛指兄弟间的争斗或内部纷争,警示人们要团结一致,避免内部的分裂和冲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兄弟间的争斗或内部纷争的情况。例如,可以用于描述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家庭中争夺家产的纷争等。

故事起源

  • 诸吕之乱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一场叛乱事件。吕氏兄弟之间的争斗导致了他们的失败,成为后世警示的典故。

成语结构

  • 成语“诸吕之乱”由四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公司内部发生了一场诸吕之乱,导致了团队的分裂和业绩的下滑。2. 兄弟之间发生了诸吕之乱,最终导致了家族的破裂。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吕布、吕玲绮和吕奉先这三个人的名字,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将“诸吕之乱”与兄弟间的争斗和纷争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吕布、吕玲绮和吕奉先的历史,以及他们在诸吕之乱中扮演的角色。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兄弟阋墙”、“家庭不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两个哥哥经常为了玩具发生诸吕之乱。2. 初中生:班级里发生了一场诸吕之乱,导致了同学间的关系紧张。3. 高中生:政党内部的诸吕之乱使得党派内部出现分裂和对立。4. 大学生:这个社团因为领导层的诸吕之乱而陷入了混乱和不稳定的状态。

拆字解意

诸吕之乱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