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息民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

息民

拼音xī mín

注音ㄒㄧ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 汉 贾谊 《过秦论下》:“案土息民,以待其敝。”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祀》:“夫祀……自息民以下,咸无足取焉尔。” 清 鲁一同 《秦论》:“ 秦 之强不强於 惠孝 之耕战,而强於 景哀 之息民。” 孙中山 《致国民党员书》:“其所主张,以为今之所务,惟在保境息民。”

基本含义

  • 关心百姓的安危,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

详细解释

  • 息民是一个表示关心民众福祉、保护人民利益的成语。它强调了政府或领导者应该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积极采取措施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定。

使用场景

  • 息民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领导者或政府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关心民众的生活和安全。它可以用来表达对领导者的期望,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忽视人民利益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当时,有一个叫晏婴的官员,他非常关心人民的生活,特别是那些贫苦的百姓。他在担任官职期间,努力为人民争取福利,保护他们的权益。因此,人们用“息民”来形容他的为民服务精神。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息”和“民”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领导者应该时刻牢记“息民”的重要性,关心人民的福祉。2. 这位市长深受人民的爱戴,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坚持“息民”的原则。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息民”与“关心百姓的安危”联系起来,想象一个领导者站在人民中间,用手搭在人民的肩膀上,表示他关心人民的安全和福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息民”相关的成语,如“民生凋敝”、“民不聊生”等,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关于人民生活和福祉的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的老师总是关心我们的学习和健康,他真是一个“息民”的好老师。2. 初中生:政府应该更加关心农村地区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做到真正的“息民”。3. 高中生:作为未来的领导者,我们应该学会“息民”,关心人民的生活和福祉,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拆字解意

息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