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券
拼音bū quàn
注音ㄅㄨ ㄑ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债券。《新唐书·裴度传》:“坊使 杨朝汶 ……又获 卢大夫 逋券,捕 卢坦 家客责偿;久乃悟 卢羣 券。”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安刘》:“其人仕至 信州 李曹,会农寺有逋券四千緡,正在秋厅, 安 以为奇货。” 清 程恩泽 《粤东杂感》诗:“五都水旱多逋券,羣贾雍容内乏财。”
基本含义
- 指欠债不还,拖延还债。
详细解释
- 逋券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逋指欠债不还,券指借据、债券。逋券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欠债人故意拖延不还债务,不履行债务的义务。
使用场景
- 逋券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欠债人故意拖延不还债,不履行债务的情况。可以用于形容个人欠债不还、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政府拖欠债务等情况。
故事起源
- 逋券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人欠了很多债务,但是他却故意拖延不还,欠债的人们非常生气,于是他们将债券做成了一条条长长的绳子,把欠债人绑在了绳子上,让他无法逃脱。这个故事后来就演变成了成语逋券,用来形容欠债人故意拖延不还债。
成语结构
- 逋券由两个汉字组成,逋和券。
例句
- 1. 他欠了我很多钱,现在却一直逋券不还。2. 这个企业拖欠我们的货款已经逾期很久了,真是太逋券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逋券。可以想象一个人被债券绑在绳子上,无法逃脱,这样可以帮助记忆逋券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逃避债务、拖欠债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欠了我好多零食,现在却一直逋券不还。2. 初中生:这个学生一直逋券不还作业,老师很生气。3. 高中生:他欠了很多学费,却一直逋券不还,学校已经发出警告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