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汤鷄
拼音luò tāng jī
注音
繁体落湯鷄
基本解释
掉在热水里的鸡。喻指全身湿透的人。《西游记》第六七回:“出来寻道士,渰死在山溪。捞得上来大家看,却如一个落汤鷄!” 茅盾 《烟云》七:“怎么?你像只落汤鸡!天又没下雨!”
基本含义
- 形容被雨水淋湿的样子,也指受到失败或挫折后的狼狈不堪。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字面上指的是鸡被雨水淋湿后的样子,形象地描述了人在遭受失败、挫折或不幸时的狼狈不堪的状态。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不顺利的事情后,身心受到严重影响,犹如被雨水淋湿的鸡一样,全身湿透,毛羽凌乱。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一个人遭遇到挫折、失败、困境或不幸的情况,形容其狼狈不堪、无助无奈的状态。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叫做曹操的古代名将,他在战斗中被敌人追赶,不得已跳进了一口深水井里躲避。等他被敌人发现并救起时,他已经全身湿透,狼狈不堪,就像一只被雨水淋湿的鸡一样。后来,人们用“落汤鸡”来形容一个人遭受失败或挫折后的狼狈不堪的状态。
成语结构
- 落:下落、跌落;汤:指水;鸡:指鸡。
例句
- 1. 下了一场大雨,他回到家时像个落汤鸡。2. 这次考试他考得很糟糕,整个人都像个落汤鸡。3. 老板发现他做错了事情后,他的脸色变得像个落汤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形象化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鸡被大雨淋湿后的狼狈不堪的样子,全身湿透,毛羽凌乱,这样的形象会更容易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落汤鸡”意思相近的成语,例如“落水狗”、“落井下石”等,进一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下雨了,我回家的时候就像个落汤鸡。2. 初中生:考试考得很差,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我觉得自己像个落汤鸡。3. 高中生:面试失败后,我心情低落,整个人都像个落汤鸡。4. 大学生:比赛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最后以失败告终,感觉自己成了落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