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改
拼音xuē gǎi
注音ㄒㄩㄝ ㄍㄞˇ
繁体
基本解释
犹删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北史》称: 庾自直 为 隋煬帝 改诗,许其詆呵。帝必削改至于再三,俟其称善而后已。” 茅盾 《<文集>卷八·后记》:“因此就得设法迷惑检查官的眼睛,使文中有刺而他们又无词可借以进行他们那‘拿手戏’的削改。”
基本含义
- 指对文章、诗词等进行修改或删改,使之更加完美。
详细解释
- 削改是由“削”和“改”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削”表示删减、减去,而“改”表示修改、改变。削改一词形象地描述了对文章或诗词进行修改和删改的过程,以使之更加完美。
使用场景
- 削改一词常用于描述文学创作中的修改过程,也可用于形容对计划、方案等进行修正和改进。此外,削改也可以比喻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改正和修正。
故事起源
- 关于削改的故事并没有特定的起源,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中,削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古代文人常常通过多次修改和删减来提升作品的质量,以求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成语结构
- 削改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削”作为动词,表示删减;“改”作为动词,表示修改。两个动词并列使用,共同构成一个动宾短语。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文章总是要削改好几遍,才满意地发表出去。2. 这个计划还需要削改一下,才能更符合实际情况。3. 他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进行削改,以求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张纸上有很多文字,而削改就是用刀子把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文字删减掉,然后再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美。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削足适履”、“磨杵成针”等,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的作文还需要削改一下,才能拿到满分。2. 初中生:我写的小说初稿需要经过多次削改才能完善。3. 高中生:老师建议我对研究计划进行削改,以提升研究的可行性。4. 大学生:我在写论文的时候经常进行削改,以确保论文的质量。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削改自己的工作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