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羹
拼音chuò gēng
注音ㄔㄨㄛˋ ㄍㄥ
繁体
基本解释
《战国策·中山策》:“ 乐羊 为 魏 将,攻 中山 。其子时在 中山 , 中山 君烹之,作羹致於 乐羊 。 乐羊 食之。”后因以“啜羹”为残忍而不仁慈的典故。《后汉书·公孙述传》:“仰视天,俯视地,观放麑啜羹,二者孰仁?” 宋 黄庭坚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之二:“啜羹不如放麑, 乐羊 终愧 巴西 。”
基本含义
- 啜羹指的是喝羹汤,比喻吸取经验或学习知识。
详细解释
- 啜羹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吸取他人的经验或学习他人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类似于喝羹汤,吸收汤汁的同时也吸收其中的营养。在人际交往或学习过程中,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知识,能够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使用场景
- 啜羹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和知识的情况。例如,在工作中,有些人善于向前辈请教经验,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可以被形容为“啜羹者”。
故事起源
- 啜羹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贵族,他非常聪明而且好学。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位名叫公羊高的智者非常有智慧,于是他前去拜访公羊高并请教他的学问。孟尝君虚心向公羊高请教,不断吸收他的智慧和知识,最终成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因此,人们就用“啜羹”这个成语来形容向他人学习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啜羹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啜”是动词,表示喝;第二个字“羹”是名词,表示羹汤。
例句
- 1. 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啜羹,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知识。2.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逊的心态,像啜羹一样,不断吸收新的知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啜羹”与喝羹汤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在喝汤的过程中,不仅喝到了汤汁,还吸收了其中的营养。这样的形象记忆可以帮助记忆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与“啜羹”相关的成语,可以了解“啜英茗”,意为向英才学习或向有才华的人请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啜羹,因为通过学习别人的方法,我能更好地做作业。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善于啜羹,通过向优秀的同学请教,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3. 高中生:考试前,我会啜羹,向学霸请教复习方法,以便更好地备考。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啜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通过和同学、老师交流,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5. 成年人:在职场中,啜羹是一种必备的能力,通过向老板或资深同事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并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