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碰脑
拼音kē tóu pèng nǎo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kē tóu pèng nǎo ㄎㄜ ㄊㄡˊ ㄆㄥˋ ㄣㄠˇ
磕头碰脑
◎ 磕头碰脑 kētóu-pèngnǎo
(1) [bump against things on every side;push and bump against one another]∶指人多、东西多互相挤碰
一大群人磕头碰脑地挤着看热闹
(2) [not get along]∶比喻人与人之间闹矛盾
街坊邻里有个磕头碰脑的事,他都出面调停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恭敬或极度佩服的样子。
详细解释
- 磕头碰脑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人对某人或某事非常恭敬或极度佩服的样子。磕头和碰脑都是表示低头恭敬的动作,因此这个成语意味着人们对某人或某事非常虔诚地表示敬意。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对长辈、师傅、名人或伟大事迹等表示极度敬仰的情景。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生在拜见老师时会磕头碰脑,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对长辈、师傅和权威人物有着非常尊敬的观念,因此磕头碰脑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敬礼方式。后来,这个动作被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敬意。
成语结构
- 磕头碰脑由两个动词组成,表示连续的动作。磕头表示低头磕地,碰脑表示碰触到脑袋,强调了敬意的程度。
例句
- 1. 学生们在老师的面前磕头碰脑,表达对老师的敬仰之情。2. 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不尽,每次见到父母都磕头碰脑。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磕头碰脑与低头敬礼的动作形象联想,同时想象自己对某人或某事非常敬仰的样子,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尊敬、敬仰相关的成语,如“五体投地”、“跪拜不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我的班主任磕头碰脑,因为她是最好的老师。2. 初中生:学生们在领导面前磕头碰脑,表达对领导的敬意。3. 高中生:我对我的偶像磕头碰脑,因为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4. 大学生:我们在老师面前磕头碰脑,感谢他们的教导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