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皮毛在词典中的解释
máo

皮毛

拼音pí máo

注音ㄆㄧˊ ㄇ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1) (名)基本义:带毛的兽皮的总称。
    (2) (名)比喻表面的知识。这件事我也是略知皮毛。(作宾语)
    [构成]
    并列式:皮+毛

近义词

  • 外相

英文翻译

  • 1.(带毛兽皮) pelage; fur; skin and hair; coat
    2.(表面的知识) smattering; superficial knowledge

详细解释

  • ◎ 皮毛 pímáo
    (1) [fur]∶带毛兽皮的总称
    貂皮是贵重的皮毛
    (2) [skin and hair]∶体表皮肤和附着于皮肤的毫毛的合称
    (3) [superficial knowledge]∶比喻表面的知识
    略知皮毛
    (1).禽兽的皮和毛的总称。《周礼·天官·兽人》:“凡兽入於腊人,皮毛筋角,入於玉府。”《后汉书·鲜卑传》:“又有貂豽鼲子,皮毛柔蝡,故天下以为名裘。”
    (2).引申指皮裘。《庄子·让王》:“冬日衣皮毛。”
    (3).人的皮肤和毛发。泛指人体的浅表部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 明 唐顺之 《告病疏》:“不幸臣有狗马之疾,往年秋冬之交,触冒霜露,始自皮毛,转客臟胃,浸淫閼鬱,壅而不散。”
    (4).比喻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多指学识。 宋 叶适 《王氏读书堂》诗:“勉哉造其微,勿逐皮毛麤。”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今人未窥 韩 柳 门户,而先扫 六朝 ;未得 李 杜 皮毛,而已轻 温 李 。” 清 陈天华 《警世钟》:“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纔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

基本含义

  • 指表面现象、表面问题,不涉及实质、核心的东西。

详细解释

  • 皮毛是指人或事物的外表现象,不涉及实质、核心的东西。它强调事物的外在表象,而忽视了内在的本质和重要的方面。常用来形容只看到问题表面,没有深入了解或解决问题的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用来批评那些只看表面而不关注实质问题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

  • 皮毛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年》:“无乃大哉!皮毛之人,不可与论辩。”这句话意思是指那些只看表面现象而不了解内在本质的人,是无法进行深入讨论和辩论的。

成语结构

  • 皮毛是一个名词,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只关心表面的问题,从来不去了解实质,真是个典型的皮毛人。2. 别只看表面,要学会看问题的本质,不要成为一个只懂皮毛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皮毛比喻为一层薄薄的外皮,没有内在的实质。可以联想到皮毛人就是只看表面,不关注实质的人。

延伸学习

  • 除了“皮毛”这个成语外,还有一些类似的成语,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微知著”等,它们都强调了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视了实质问题的意思。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只看到小明的外表,没注意到小明内心的善良,真是个皮毛人。2. 初中生:老师只看到我的作业有几个错误,却没有发现我已经努力改正了,真是个只看表面的皮毛人。3. 高中生:政府只重视经济发展,却忽视了环境保护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只关注经济利益的皮毛政府。4. 大学生:有些人只看到他的外貌,却没有发现他的才华和能力,真是个只看表面的皮毛人。这些例句可以帮助不同年龄层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皮毛”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