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忿忿
拼音nǎo fèn fèn
注音ㄣㄠˇ ㄈㄣˋ ㄈ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忿怒貌。《水浒传》第三十回:“那廝两个那里肯接,恼忿忿地只要催促 武松 上路。”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愤怒、生气的样子。
详细解释
- 恼忿忿形容人愤怒、生气的样子,情绪激动、急躁,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情绪。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因为某个事情而愤怒不平、心情烦躁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生活中遇到不公平待遇或受到欺负时的心情。
故事起源
- 恼忿忿是由两个相同的字“恼”组成的重复结构,加重了词语的语气和情绪。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恶,恼恼然生焉;圣人之恶,恼恼然生焉。”意思是天地对万物都没有仁慈之心,把万物当作草狗一般对待;圣人也没有仁慈之心,把百姓当作草狗一般对待。天地的恶,引起了恼恼的愤怒情绪;圣人的恶,也引起了恼恼的愤怒情绪。
成语结构
- 恼忿忿是由两个相同的字“恼”组成的重复结构,加重了词语的语气和情绪。
例句
-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恼忿忿地站了起来。2. 她对不公平的待遇感到恼忿忿,决定要为自己争取权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恼忿忿与愤怒、生气的样子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因为某件事情而愤怒不平的样子,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情绪相关的成语,如“怒发冲冠”、“愤世嫉俗”等,扩大对情绪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一直责备他,他恼忿忿地站起来回答。2. 初中生:考试成绩出来后,他看到自己的分数很低,感到恼忿忿的。3. 高中生:他因为被误解而感到恼忿忿,决定要澄清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