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绿荔枝
拼音guà lǜ lì zhī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挂绿”释义
挂绿:清初《广东新语》称“挂绿者,红中有绿或在于腹”,“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 今存者为1979年古树枯死时由技术人员抢救由树基发芽更生出的新树,其果实龟列片于平坦,裂片峰毛或稀疏的细而尖的突起,裂纹与缝合线均明显;果肉乳白色,晶莹光鲜,所含水份较少,质地爽脆,有冰糖味,清甜带微香。可食率70.8-74.5%,含可溶性固形物18.1-21%,100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13.38-31.24毫克,酸0.16克;核大而略扁,4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7月上旬果熟。
挂绿肉质特别爽脆,清甜有微香,品质极优,是荔枝最佳品种之一,果实较耐贮藏。
详细解释
增城挂绿
由来
一颗挂绿一粒金
挂绿是增城市最名贵的荔枝品种,因果身中间有一道绿痕而得名。清代乾隆、嘉庆之后,挂绿已名扬中外,但因产量稀少而价值奇高。
特色
"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现存活在增城荔城镇挂绿园的那株挂绿树是挂绿荔枝品种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树龄,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几代的挂绿子孙树种,共100多株,在增城几个乡种植。
增城挂绿原产广东增城。其主要特点:长势壮旺,枝条节间较稀疏且脆;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果实近卵圆形或近圆形,单果重14.4~29.5克,果皮暗红带绿色条纹;果肉白蜡色,质爽脆,甜带微香;可食率61.5%~76.9%,可溶性固形物17%~21%,酸含量0.15~0.34克/100毫升;果实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增城挂绿品质佳,适应性强,可供发展。
历史
增城挂绿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种。早在公元十二世纪有栽培。清代为宫廷贡品供皇帝品尝。明末清初屈大均《荔枝诗》咏到:“端阳是处子离离,火齐如山入市时。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清诗人李凤修咏到:“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兼金欲购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盘盂。”清代文学家朱彝尊慕名入粤观赏,赞之:"南粤荔枝,向无定论,以予论之,粤中所产挂绿,斯其最矣。"足见其珍贵程度,被称为“荔枝之王”。
增城挂绿以文献正式记载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乾隆年间县志记载原产于增城新塘四望岗,后至嘉庆年间因官吏勒扰,百姓不堪负重而砍光挂绿荔枝,万幸只存县城西郊西园寺(现荔城挂绿广场)一棵至今,“西园挂绿”弥为珍贵。挂绿荔枝果实扁圆,不太大,通常0.5公斤有23个左右。果蒂带有一绿豆般的小果粒;蒂两侧果肩隆起,带小果粒侧稍高,谓之龙头,另一边谓之凤尾。果实成熟时红紫相间,一绿线直贯到底,“挂绿”一名因此而得。果肉细嫩、爽脆、清甜、幽香,特别之处是凝脂而不溢浆,用纱包裹,隔夜纸张仍干爽如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所说:“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品质极优,是荔枝最佳品之一。2001年在挂绿广场举行的挂绿珍果拍卖会上,一颗“西园挂绿”荔枝拍出了5.5万元的高价,成为全球最昂贵的水果,一举打破了世界吉尔斯记录;2002年的拍卖会上,增城市的10颗“西园挂绿”荔枝经过25位买家异常激烈的竞拍,最后以131.5万元的总成交额被十位买家竞拍摘走。其中,重量只有18.8克的第一号“西园挂绿”卖出了55.5万元的天价,不仅刷新了去年创下的“一颗荔枝5.5万元”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挂绿”在一年内猛涨十倍的身价也成为当天最大的亮点,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据增城有关方面透露,这次拍卖所得除了用于挂绿母树的养护外,其余的将用于发展增城的教育事业。
传说
增城人民对挂绿荔枝有着深厚的感情。很久以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传说:相传八仙中的何仙姑是增城小楼桂村人。何仙姑15岁时得仙人点化,食凤凰山云母片学会飞身法术。18岁时因父母将她许婚别人,何仙姑不同意,在婚礼前夕乘人不觉,飞身至罗浮山得道成仙。后因不忘家乡令人陶醉的荔枝佳果,常常回乡漫步荔枝园中。一天,何仙姑留恋西园荔枝美景,坐在树枝上编织腰带,离开时把一条绿色丝线遗留树上,绿丝飘绕在荔枝果上,于是荔枝果上都有一道绿线,人们就给它取名“挂绿”。可见“挂绿”之神奇和名贵,带有有凡的“仙气”。
老树新枝
增城挂绿母枝于1979年衰老枯萎,经当地政府努力,终赶在老树枯萎前培植出一新枝。目前增城从挂绿母枝上已培育出增城挂绿第二和第三代荔枝,产量供不应求。
检验方法
检验挂绿荔枝真伪的最简单办法是:剥壳可见果肉晶莹剔透,以一张极薄的纸巾包之,断无汁液渗出。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虚伪,表面上装得很好看,但实际上却不可信赖。
详细解释
- 挂绿荔枝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一书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在市场上卖荔枝,他为了吸引顾客,将绿荔枝挂在树上,使得整棵树看上去都是绿色的。然而,当顾客买回去尝试食用时,才发现荔枝的外表虽然美丽,但实际上是酸的,无法食用。因此,这个成语形容人表面上装得很好看,但实际上却不可信赖。
使用场景
- 挂绿荔枝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虚伪行为。可以用于描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心机深重、不可靠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一书中的故事。
成语结构
- 挂绿荔枝是一个动宾短语,由“挂”、“绿荔枝”三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表面上对你很好,但实际上是在挂绿荔枝。2. 这个人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简直就是个挂绿荔枝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故事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虚伪人物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一书,了解更多有趣的成语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同桌表面上对我很友好,但实际上却总是偷看我的答案,他就是个挂绿荔枝的人。2. 初中生:班里有个女生,她总是对老师笑脸相迎,但背后却经常说别人的坏话,真是个挂绿荔枝的人。3. 高中生:社交圈里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直,但实际上却暗地里搞一些不光彩的勾当,他们是一群挂绿荔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