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板
拼音bǎng bǎn
注音ㄅㄤˇ ㄅ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船板。《宋书·桂阳王休范传》:“ 休范 大怒,欲举兵袭朝廷,密与典籤 新蔡 人 许公舆 谋之。表治城池,修起楼堞,多解榜板,拟以备用。”
基本含义
- 指用木板或纸板做成的榜样,用来公示名次、成绩等。
详细解释
- 成语“榜板”源自古代科举制度。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之一,考试结束后,官方会将考生的名次、成绩等公示在榜板上,供人查看。因此,“榜板”成为表示公示名次、成绩等的象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公开宣布或公示某种信息,特别是与名次、成绩等相关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标准或规范。
故事起源
- 成语“榜板”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其中记载了汉代时期官方公布功绩的榜样。后来,这个词语逐渐引申为公示名次、成绩等的象征。
成语结构
- 主体部分为“榜板”,没有其他修饰词。
例句
- 1. 考试成绩出来了,他的名字挂在了榜板上。2. 这个比赛的前三名都被公布在榜板上了。
记忆技巧
- 将“榜板”与公示信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的名字被公示在榜板上,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榜样的使用,可以进一步理解“榜板”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把我们的作文成绩贴在了榜板上。2. 初中生:期末考试的前三名被公布在榜板上,大家都很努力想上榜。3. 高中生:高考成绩出来后,学校会把每个人的名次公示在榜板上。4. 大学生:学校图书馆最近更新了借阅排行榜,每周都会贴在榜板上。5. 成年人:公司每个月都会公布销售冠军的名字,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上榜。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