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涩
拼音nè sè
注音ㄣㄜˋ ㄙ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訥譅 ”。谓言语迟钝,说话艰难。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 平 生於国兮长於原 壄 ,言语訥譅兮又无彊辅。”《隋书·文学传·祖君彦》:“﹝ 君彦 ﹞容貌短小,言辞訥涩,有才学。”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敢惮鄙词之訥涩,恐貽盛集之芜秽云尔。” 宋 宋祁 《益州谢两府启》:“班春方始,诣府未辰,荣感所丛,訥涩非叙。”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晦涩,不流畅,不易理解。
详细解释
- 讷涩形容言辞不流畅,晦涩难懂,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表达不清楚,缺乏流畅度和易理解性。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评论文章、演讲或者其他言辞表达不清楚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口才不佳,不善于表达自己。
故事起源
- 讷涩这个成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晋国的公子重耳被困在了一个山洞中,他用刀在洞壁上刻下了“讷涩”两个字,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个成语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
- 讷涩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演讲讷涩难懂,听众们都不知所云。2. 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太过讷涩,读起来很费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讷涩”两个字形象化,将“讷”想象成一个说话结巴的人,而“涩”则想象成口干舌燥的感觉。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与“讷涩”相关的成语,如“讷言敏行”、“讷于言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回答讷涩难懂,老师都没听明白。初中生:这篇文章的句子结构讷涩,不容易理解。高中生:他的演讲讷涩不堪,听众们都感到无聊。大学生:这位教授的讲课方式有些讷涩,不太适合大多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