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流观在词典中的解释
liúguān

流观

拼音liú guān

注音ㄌㄧㄨˊ ㄍㄨ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1).周流观览。《楚辞·九章·哀郢》:“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 明 夏完淳 《望家园作》诗:“流观穷四野,草木荡緑滋。”
    (2).泛观,约略地看。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泛览 周 王传,流观《山海图》。” 清 曹寅 《题王南村焦麓剔铭图》诗之二:“ 何 许 孙 刘 真事业,流观泛览足平生。”

基本含义

  • 流观指的是随着水流的观察,意味着随波逐流,没有独立的主见,缺乏原则和坚定的立场。

详细解释

  • 流观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观察水流的方向和变化来判断河流是否通畅,以及决定水的流向。因此,流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没有自己的主见,随波逐流,缺乏坚定的立场和原则。

使用场景

  • 流观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盲目追随他人意见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没有自己主见的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

  • 流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二十五年》一文中。据传,当时齐国的宣公在位时,他的大臣们常常随波逐流,没有独立的主见。因此,宣公就用“流观”这个成语来批评他们,意味着他们没有坚定的立场和原则。

成语结构

  • 流观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流”和“观”。

例句

  • 1. 他总是流观,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2. 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河边观察水流的方向和变化,想象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像是随波逐流的水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了解古代人们是如何通过观察水流来判断河流是否通畅的。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些同学总是流观,跟着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2. 初中生:我不想成为一个流观的人,我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3. 高中生:流观是一种缺乏主见和原则的表现,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能力。

拆字解意

流观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