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咄咄书空在词典中的解释
duōduōshūkōng

咄咄书空

拼音duō duō shū kō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duō duō shū kōng ㄉㄨㄛ ㄉㄨㄛ ㄕㄨ ㄎㄨㄙ

    咄咄书空(咄咄書空) 

    《晋书·殷浩传》载 殷浩 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殷浩失望》:“ 浩 之出,不惟一事无立,而丧师辱国,殆有甚焉。朝野於是大失所望,削爵贬窜,固其宜也,而咄咄书空,不能自遣。”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包涵所》:“ 西湖 大家何所不有, 西子 有时亦贮金屋,‘咄咄书空’则穷措大耳。” 欧榘甲 《新广东》五:“将来事成者出于他党,则此私会必致有咄咄书空之恨矣。” 章炳麟 《梁园客》诗自注:“﹝ 梁鼎芬 ﹞既失志,有咄咄书空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

基本含义

  • 形容学识浅薄,自以为是,傲慢无知。

详细解释

  • 咄咄书空是一个贬义词语,用于形容某人的学识浅薄,但自以为是,傲慢无知。这个成语中的“咄咄”指的是自以为是,自负,而“书空”表示知识空虚。整个成语意味着一个人虽然没有真正的知识,却自以为是地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实际知识和经验,却自命不凡、傲慢无礼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却自负地发表意见或指导他人。例如,当你遇到一个自命不凡、没有真正知识的人时,你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

故事起源

  • 咄咄书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项羽自称为“咄咄者,有七尺之才而忧国忧民者也”,意思是自己有七尺之才,忧国忧民。而“咄咄书空”一词则是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首次使用,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知识浅薄,却自以为是。

成语结构

  • 咄咄书空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两个形容词和两个动词组成。其中,“咄咄”和“书空”都是形容词,用来描述一个人的特点和状态。

例句

  • 1. 他虽然没有真正的专业知识,却总是咄咄书空地对别人指手画脚。2. 这个人只是在网上看了几篇文章,就咄咄书空地自称专家。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咄咄书空”拆分为“咄咄”和“书空”两个部分记忆。想象一个人高高在上地咄咄自负地站在一堆空书上,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成语的使用和起源,可以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或参考专门的成语词典。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成绩不好,却总是咄咄书空地对同学说自己最聪明。2. 初中生:那个同学咄咄书空地自称是数学天才,但每次考试都只有及格分数。3. 高中生:他没有真正的学术研究经验,却总是咄咄书空地对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

拆字解意

咄咄书空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