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
拼音jī lǚ
注音ㄐㄧ ㄌㄩ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羇旅”。1.寄居异乡。《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齐侯 使 敬仲 为卿,辞曰:‘羇旅之臣……敢辱高位?’” 杜预 注:“羇,寄;旅,客也。”《史记·陈杞世家》:“羈旅之臣,幸得免负担,君之惠也。” 唐 韩愈 《又与柳中丞书》:“夫远徵军士,行者有羇旅离别之思,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 宋 陆游 《六言》诗之四:“壮岁京华羈旅,暮年湖海清狂。”
(2).指客居异乡的人。《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 郑玄 注:“羇旅,过行寄止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江 南朝士,因 晋 中兴,南渡 江 ,卒为羈旅。”《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 机 以羇旅事 颖 ,一旦顿居诸将之右, 王粹 等心皆不服。” 清 龚自珍 《台城路·同人皆诇知余近事》词:“ 吴 棉已把桃笙换,流光最惊羈旅。”
英文翻译
1.[书] (长久居住他乡) stay long in a strange place; live in a strange land
基本含义
- 指被束缚、困扰在某种环境或境况中,无法自由行动。
详细解释
- 羁旅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羁”和“旅”两个字组成。其中,“羁”意为束缚、拘留,指被约束、困扰;“旅”意为旅行、行走,指行动、自由。羁旅形容人无法自由行动,被困扰、束缚在某种环境或境况中。
使用场景
- 羁旅一词常用于描述人在某种环境或境况中无法自由行动的情况。例如,可以用于描述在工作、学习或家庭等方面受到限制、束缚的状态。
故事起源
- 羁旅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据传,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孟尝君曾被困在齐国的监牢中,无法自由行动。他在监狱中写下了《羁旅行》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困境和希望自由的愿望。后来,人们将“羁旅”这个词用来形容被困扰、束缚在某种环境中的状态。
成语结构
- 羁旅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这个小镇上已经羁旅了十年,渴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2. 在这个封闭的工作环境中,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只羁旅的鸟,无法自由飞翔。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羁旅”与被束缚、困扰的情景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想象一个鸟被关在笼子里,无法自由飞翔的样子,就能够联想到羁旅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羁旅相关的成语,如“羁绊”、“羁縻”等,以扩展对于被束缚、困扰的状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夏令营里度过了一个羁旅的暑假,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边玩。2. 初中生:高考前的那段时间,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只羁旅的鸟,无法自由地外出娱乐。3. 高中生:在学校的学习压力下,我常常感到自己是一名羁旅的学生,无法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