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鹿鸣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

鹿鸣

拼音lù míng

注音ㄌㄨˋ ㄇ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鹿鸣叫。《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毛 传:“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
    (2).古代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源于《诗·小雅·鹿鸣》。据 清 代学者研究,《鹿鸣》的乐曲至两 汉 、 魏 、 晋 间尚存,后即失传。《仪礼·大射》:“小乐正立于西阶东,乃歌《鹿鸣》三终。”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鷄》、《游絃》。”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古曲音辞存者四:曰《鹿鸣》、《騶虞》、《伐檀》、《文王》。”后科举时代,以举人中式为赋鹿鸣。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 杨侯 始冠,举於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鹿鸣君始赋,骏骨窃先知。”
    (3).指鹿鸣宴。 唐 元稹 《桐花》诗:“君若傲贤雋,鹿鸣有食芩。”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忽一日,告从姪 庆辰 云:‘作宵梦 赵 宰拉赴鹿鸣,与公邻坐,已而杳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篷窗随录><篷窗续录>》:“方伯庚午以重赴鹿鸣,加头品顶戴。”
    (4).借指科举考试。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吾本 章斌 名姓,鹿鸣徼幸居先。”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平山冷燕》第十八回:“明日鹿鸣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当刮目。”

基本含义

  • 指鹿在山林中鸣叫,形容大自然的宁静和和谐。

详细解释

  • 成语“鹿鸣”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庄子·逍遥游》,原文是“鹿鸣其乐,观者愚。”意思是鹿在山林中鸣叫,它自得其乐,而观看的人却不能理解它的快乐。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以及在宁静环境中感受到的喜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自然环境宁静和人心平静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下的快乐。

故事起源

  • 成语“鹿鸣”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这篇古代哲学文学作品中。庄子在文中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境界,以鹿鸣为例,表达了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名词“鹿”和动词“鸣”组成。

例句

  • 1. 山间的鹿鸣声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2.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很难体验到真正的鹿鸣之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鹿在山林中鸣叫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想象自己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快乐。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庄子哲学思想和其他与自然、宁静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农村听到了鹿鸣声,觉得非常神奇。2. 初中生:看着窗外的山林和鹿鸣声,我感到心情愉悦。3. 高中生:在繁忙的城市中,很难找到一处能够感受到鹿鸣之乐的地方。4. 大学生: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远离尘嚣,在大自然中听到真正的鹿鸣。

拆字解意

鹿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