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忿忿
拼音chēn fèn fèn
注音ㄔㄣ ㄈㄣˋ ㄈ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气愤貌。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二折:“我则他迎头里嗔忿忿,全不肯息怒停嗔。”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折:“一箇家嗔忿忿,一箇家闹咳咳。”
基本含义
- 形容愤怒、生气的样子。
详细解释
- 嗔忿忿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愤怒、生气的样子。嗔忿忿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激动,脸色发红,眼睛怒视,神情严厉,表达出愤怒的情绪。
使用场景
- 嗔忿忿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不公正、不公平的事情时,表现出愤怒和愤慨的样子。可以用来形容在争论、争执、不满、不服从等情况下的强烈情绪表达。
故事起源
- 嗔忿忿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天下篇》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一只螃蟹而发怒,最终结果却是自找麻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愤怒和生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成语结构
- 嗔忿忿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相同的形容词“嗔”组成,并且重复了一次。
例句
- 1. 他看到那个不公正的决定后,嗔忿忿地离开了会议室。2. 她听到那个谎言后,嗔忿忿地质问了对方的动机。
记忆技巧
- 将“嗔忿忿”与“愤怒、生气”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愤怒地脸红、眼睛怒视的样子,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情绪和情感相关的成语,如“怒发冲冠”、“怒火冲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妈妈看到我调皮捣蛋,嗔忿忿地训斥了我一顿。初中生:老师听到同学们抄袭作业的事情后,嗔忿忿地批评了我们。高中生:他在比赛中被对手故意绊倒,嗔忿忿地向裁判投诉了这个犯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