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包行
拼音nóng bāo xíng
注音ㄋㄨㄙˊ ㄅㄠ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怯懦无用的样子。《西游记》第七四回:“莫哭!莫哭!一哭便脓包行了!”
基本含义
- 指人行为卑劣、恶劣,像脓包一样恶臭、令人讨厌。
详细解释
- 脓包是指皮肤或黏膜组织发生化脓性炎症形成的包块,具有恶臭和令人讨厌的特点。成语“脓包行”比喻人的行为卑劣、恶劣,令人厌恶。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品行恶劣、行为不端的情况,带有强烈的贬义。
故事起源
- 成语“脓包行”最早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西门庆招亲》一文中。故事中的西门庆是一个品行恶劣、行为卑劣的人物,被形容为“脓包行”。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行为卑劣的人。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这个人平时虚伪,经常说谎,真是脓包行。2. 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真是脓包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脓包的恶臭和令人讨厌的特点,来记忆“脓包行”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行为像脓包一样恶臭、令人讨厌,从而形成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品行相关的成语,如“恶人先告状”、“劣迹斑斑”等,来丰富对人行为的描述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欺负同学,就像脓包行一样可恶。2. 初中生:他偷东西,真是脓包行啊!3. 高中生:他背叛朋友,行为真是脓包行,一点道德底线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