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冬天
拼音hé dōng tiā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核冬天,该理论是1982年联邦德国保尔·克鲁兹恩博士和美国约翰·伯克斯博士提出,此后又有许多科学家试图预测大规模核战争的气候效应,其中最著名的是1983年“TTAPS”小组(理查德·特科、布赖恩·图恩、托马斯·阿克曼、詹姆斯·波拉克和卡尔·萨根五位科学家的姓氏首字母缩写)的研究成果。TTAPS(常常被读作T-Taps)小组受到了火星沙尘暴致冷效应的启发。他们使用了一个地球大气层的二维简化模型计算了核冬天效应,结果发现全面核战争可能导致内陆地区的温度降至零下摄氏40度。
基本含义
- 指核战争爆发后,由于核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导致地球气温下降,气候寒冷,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的情景。
详细解释
- 核冬天是由“核”和“冬天”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核战争后的严峻局势。核战争爆发后,核武器的大规模使用会释放出大量的尘埃和烟雾,遮蔽了太阳光线,导致地球气温下降,形成气候寒冷,这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和破坏。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战争的后果极其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和平与生态环境。
故事起源
- 核冬天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随着冷战的紧张局势和核武器的大规模扩散,人们开始关注核战争可能带来的后果。核冬天这个词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用来形容核战争后的严峻局势。
成语结构
- 核冬天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核冬天的结构比较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战争一旦爆发,将会带来核冬天的威胁。2. 我们要共同努力,避免核冬天的发生。3. 核冬天的恐怖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核”和“冬天”两个词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核战争爆发后,寒冷的冬天降临,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核冬天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核武器的威力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防止核战争的发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如果发生核战争,我们就会面临核冬天的威胁。2. 初中生: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避免核冬天的发生。3. 高中生:核冬天是核战争的恐怖后果,提醒我们珍惜和平与安宁的生活。4. 大学生:核冬天的威胁使我们更加重视核武器的控制和防止核战争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