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馓枝在词典中的解释
sǎnzhī

馓枝

拼音sǎn zhī

注音ㄙㄢˇ ㄓ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馓子。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悬先亡影像,祀以狮仙斗糖,蔴花饊枝,染五色苇架竹罩陈之。”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不完整或不完美。

详细解释

  • 馓枝原指缺少主要部分的糕点,后来引申为形容事物不完整或不完美。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不完善、不圆满,或者表示片面、不全面。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的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缺陷或不完善之处。在写作、演讲、辩论等场合中,可以用来批评或指责对方的不足之处。

故事起源

  • 馓枝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绵》中,原意是指缺少主要部分的糕点。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形容事物不完整或不完美。成语“馓枝”则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变而来。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结构。

例句

  • 1. 这个方案还有一些馓枝,需要进一步完善。2. 他的演讲中有些馓枝,缺乏逻辑性。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馓枝”与“不完整”、“不圆满”等概念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糕点上缺了一块,不完整的形状,来帮助记忆馓枝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半吊子”、“一知半解”等,来进一步扩展对不完整或不完美事物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画还有一些馓枝,需要老师帮我改正。2. 初中生: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但还有一些馓枝需要修改。3. 高中生:这个计划还有一些馓枝,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设计还有一些馓枝,需要我们完善。

拆字解意

馓枝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