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丁税
拼音táng dīng shuì
注音ㄊㄤˊ ㄉㄧㄥ ㄕ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南朝 会稽郡 兴修水利的捐税。 会稽郡 本有民间自行摊派工料兴修水利的办法, 齐武帝 永明 二年,太守 王敬则 将此项物力折钱收归官府,成为 南齐 杂税之一。 南朝 齐 萧子良 《谏敛塘役钱启》:“臣昔忝 会稽 ,粗闲物俗,塘丁所上,本不入官……今郡通课此直,悉以还臺,租赋之外,更生一调。致令塘路崩芜,湖源泄散,害民损政,实此为剧。”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 会稽 等郡的人民除负担正赋外,还要缴纳塘丁税,而政府却听任塘路崩芜,湖源泄散,而不加防修。”参阅《南齐书·王敬则传》。
基本含义
- 指农村中的小额征税。
详细解释
- 塘丁是古代农村中的一种小型水利设施,用于灌溉田地。塘丁税指的是农民为了维护和修建塘丁而缴纳的小额税款。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指农村中的小额征税。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农村中的小额税费或其他小额征收。也可用于比喻形容微小的负担。
故事起源
-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叫塘丁的人在汉江边上修建了一座塘坝,用于灌溉周围的农田。为了维护和修建塘丁,他向周围的农民征收了一些小额的税款。后来,这个地方就被称为塘丁,而塘丁税也因此得名。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农民们每年只需缴纳塘丁税,用于修建农田水利设施。2. 这个地方的塘丁税很轻,对农民的负担很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塘丁”与“税”进行联想,想象一个塘丁旁边有一块税单,表示农民需要为塘丁修建和维护而缴纳的小额税款。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农村的税收制度,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爸爸说我们家的稻田需要交塘丁税来修塘坝。初中生:政府对农民征收的塘丁税并不多,但对农田灌溉非常重要。高中生:了解塘丁税的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的税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