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篮
拼音pú lán
注音ㄆㄨˊ ㄌ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蒲蓝 ”。一种用竹篾、柳条等编制的扁圆形盛器。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敢着他收了蒲蓝罢了斗。” 王老九 《张老汉卖馀粮》诗:“咱家粮食吃不完,占坛占瓮占蒲篮。”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聪明伶俐,才智出众。
详细解释
- 蒲篮是一种用蒲草编制而成的篮子,因为蒲草细长柔软,编织蒲篮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智慧。因此,“蒲篮”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聪明才智,意思是指人的才智出众,聪明伶俐。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人的聪明才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专业能力非常高。
故事起源
- 关于“蒲篮”成语的故事起源不详。
成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例句
- 1. 他真是个蒲篮,解决问题总是轻松自如。2. 她的才华就像蒲篮一样,无所不能。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蒲篮的编织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智慧,来记忆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聪明的人正在编织蒲篮,象征他的才智出众。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聪明才智相关的成语,如“才高八斗”、“智勇双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很好,真是个蒲篮。2. 初中生:她的数学特别好,解题速度快,简直就是个蒲篮。3. 高中生:他的演讲才华很出众,每次都能轻松赢得比赛,真是个蒲篮。4. 大学生:他在编程方面非常聪明,总能迅速解决问题,简直就是个蒲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