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纸簿
拼音pāi zhǐ bù
注音ㄆㄞ ㄓㄧˇ ㄅ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拍纸簿 pāizhǐbù
(1) [scratch pad]∶ 打草稿用的纸本
(2) [pad]∶不同厚薄的一叠纸张(如书写纸或绘图纸),一端固定(如将边缘粘在一条布上)使其可逐页扯下。通常在最后一页下垫以硬纸板——亦称“便笺”
(3) [cahier]∶用若干张纸装订的笔记本或小册子
英文翻译
1.scratch pad; pad; cahier
详细解释
纸的一边抹胶粘住,便于一页一页撕下来的本子。拍,借用英语pad的音。 谢觉哉 《书同文,语同音》:“那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文盲,而要求学习文化又非常热烈,每个人都有拍纸簿和铅笔或自来水笔,一有空就学习。”
基本含义
- 拍打纸张翻阅的动作。
详细解释
- 拍纸簿是指用手掌拍打纸张的动作,常用来形容翻阅书籍或文件时的动作。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翻阅书籍时拍打纸张的场景,意味着迅速翻阅、浏览。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快速浏览文件、书籍或资料的场合,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迅速查找信息的行为。
故事起源
- 《醒世恒言·柳毅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柳毅是一个贫穷的书生,他为了节省纸张,经常把纸翻到最后一页再往前翻,这样就可以把纸的两面都用上。后来,柳毅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为官,但他仍然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有一次,他在官府的文书堆中找到了一本拍纸簿,他非常高兴地说:“我以前一直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现在居然有专门的拍纸簿了!”从此,这个成语就以柳毅的故事而得名。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
- 1. 在图书馆里,他拿起拍纸簿,迅速浏览了一遍书籍。2. 老师拿起拍纸簿,快速翻阅了一下学生们的作业。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拍纸簿”与翻阅书籍的动作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图书馆或书房里快速翻阅纸张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相关成语“翻山越岭”、“翻云覆雨”等,拓宽词汇积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用拍纸簿快速翻阅课本,找到了答案。初中生:老师拿起拍纸簿,迅速找到了我们的考卷。高中生:考试前,我用拍纸簿快速复习了一遍课本要点。大学生:在图书馆里,我拿着拍纸簿,快速浏览了一些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