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头内人
拼音guǒ tóu nèi rén
注音ㄍㄨㄛˇ ㄊㄡˊ ㄣㄟˋ ㄖ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指 唐 时宫中杂役。《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命 陆贄 草詔赐 浑瑊 ,使访求 奉天 所失裹头内人。” 胡三省 注:“裹头内人,在宫中给使令者也。内人给使令者皆冠巾,故谓之裹头内人。”亦省作“ 裹头人 ”。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 石麟 本亦裹头人,今改唱小生。”
基本含义
- 指内行人,比喻对某种事物或领域非常了解的人。
详细解释
- 成语“裹头内人”由“裹头”和“内人”两个词语组成。“裹头”是指旧时妇女束发的一种头巾,“内人”是指内行人、内行家。成语意为像裹头一样,内行人藏在里面,外人看不出来。比喻对某种事物或领域非常了解的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个领域或行业内的专家、行家,以及对某项技能或知识有深入了解的人。也可用于自嘲或讽刺自己对某事物了解得很少。
故事起源
- 成语“裹头内人”最早出现在明代李时中的《李时中集》中。李时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他在《李时中集》中写道:“学问多少,裹头内人知之。”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裹头内人”。
成语结构
- 主体部分是“裹头内人”,其中,“裹头”是形容词短语,修饰“内人”。
例句
- 1. 他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真是个裹头内人。2. 这位教授是个裹头内人,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非常有影响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裹头内人”想象成一个戴着裹头的人,表示他隐藏在裹头里面,不容易被看出来。可以通过想象这个形象来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该成语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内行”、“外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是个裹头内人,她对烹饪非常了解。2. 初中生:他是个裹头内人,对足球比赛的规则和战术了如指掌。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是个裹头内人,他在生物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发现。4. 大学生:作为一名裹头内人,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非常自信。5. 成年人:我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工作了多年,算是个裹头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