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桃
拼音tōu táo
注音ㄊㄡ ㄊ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古神话, 西王母 种桃,三千年一结子, 东方朔 曾三次偷食,乃被谪降人间。事见《汉武故事》。后常以此入诗。 唐 柳宗元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诗:“ 蓬莱 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宋 王禹偁 《代答》诗:“君看白日冲霄者,多是偷桃窃药人。”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疑似阿母傍,再謫偷桃儿。” 清 赵翼 《子才又作除夕告存诗》诗:“割肉偷桃狡獪才,九閶都怕此人来。”
基本含义
- 指行为不端,贪图不义之财。
详细解释
- 偷桃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偷指的是盗窃行为,桃指的是桃子,这里表示财物。偷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偷窃财物,行为不端,贪图不义之财。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贪图不义之财、不择手段地获取财物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遵守道德规范,做出不正当行为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偷桃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一种版本是:相传古代有一个贾人,他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摘桃子,他觉得桃子非常好吃,于是便想要偷摘一些回去。结果被主人发现了,主人责问他为什么要偷桃子,贾人解释说是因为桃子非常好吃,他忍不住想要尝尝。主人听后,表示理解,但也告诫他不能再偷桃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图不义之财是不对的,要遵守道德规范。
成语结构
- 偷桃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偷”和名词“桃”组成。
例句
- 1. 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一切地偷桃。2. 这个小偷经常偷桃子,被警察抓住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偷桃的形象与贪婪、不义的行为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偷盗、财物相关的成语,如“偷鸡摸狗”、“窃以为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桃子的时候被发现了。2. 初中生:他因为偷桃子被学校开除了。3. 高中生: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一切地偷桃子。4. 大学生:他被判刑是因为他偷桃子的事情。5. 成年人:他的贪婪心态让他不择手段地偷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