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德
拼音nán dé
注音ㄣㄢˊ ㄉ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指有德行的男子。《国语·晋语八》:“故食穀者,昼选男德以象穀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韦昭 注:“选择有德者而亲近之,以象人之食穀而有聪明。”
基本含义
- 男性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详细解释
- 男德是指男性应该具备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它强调男性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正直的品质、勇敢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以及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责任感。
使用场景
- 男德常常用于描述男性对家庭、社会和职业的责任感和行为表现。可以用于教育引导男性朋友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起源
- 男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男子有志,万事可为”的观点,强调男性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成语结构
- 男德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男”表示男性,“德”表示品德和道德修养。
例句
- 1. 他是一个具备高尚男德的人,对家庭和事业都非常负责。2. 这位年轻人具备了优秀的男德,他的品行和行为都值得我们学习。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男德”成语的发音和基本含义来帮助记忆。可以将发音“nán dé”与“男的德行”联想在一起,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男性品德和道德修养的要求,如孔子的“君子有三乐”,即“为天下先,知天命,仁义礼智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有男德的同学,总是帮助别人,非常善良。2. 初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展现出男德的一面。3. 高中生: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够尽心尽力。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备男德,不仅要有学术上的追求,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