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迷
拼音gē mí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哥迷”穿高跟鞋 纪念张国荣
摘要
哥迷,张国荣fans的简称,因哥哥是张国荣的昵称,因此有了这个说法。2003年4月1日,哥哥张国荣从文华东方酒店一跃而下,海内外的哥哥迷伤透了心,至今仍难以忘怀,每年他的忌辰,各地“哥迷”以不同的方式追悼这位一代巨星。
哥迷-词语来源
哥迷,指的是张国荣的粉丝。
张国荣别名哥哥(gorgor),有传是拍戏时王祖贤对张国荣的昵称,及后广传。2008年刘嘉玲透露其实哥哥是张国荣称呼唐鹤德的昵称,是她搞错以为是“哥哥”是张国荣的昵称,并以此称呼张国荣,于是将错就错沿用下去。
哥迷-张国荣简介
张国荣(英文名:Leslie,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原名张发宗,是全球华人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演艺人之一,香港知名男演员、歌手、舞台表演者与词曲创作者。
张国荣
张国荣祖籍广东梅县,生于香港,为客家人,父亲是著名裁缝张活海,家中十个孩子中最小,故有“十仔”之乳名。其中他的侄女为著名会计师刘麦嘉轩。他曾在英国列斯大学学习。1977年参加丽的电视举办的亚洲音乐歌唱大赛,获得第二名,从此进入演艺圈。1984年至1989年间,与谭咏麟并称香港两大男歌手,成为香港乐坛巨星。在1988和1989年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连续两届夺得“最受欢迎男歌星”,并在1988至1989年的叱吒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连续两届夺得“叱吒乐坛男歌手金奖”。同一时期因为主演电影《英雄本色》,《倩女幽魂》和《胭脂扣》开始进入香港一公线演员行列。1990年初突然宣布告别歌坛,专攻影坛,几年间成绩斐然,其中包括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及最佳男主角的《阿飞正传》,1993年更凭借《霸王别姬》一片跃升国际影坛,影迷遍布中港台整个华人社会、日韩、欧美及澳纽各地。
2003年4月1日,哥哥张国荣从文华东方酒店一跃而下,海内外的哥哥迷伤透了心,至今仍难以忘怀,每年4月1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哥迷”聚集在香港悼念哥哥。
哥迷-纪念活动
张国荣(哥哥)逝世,但其影像依然留在歌迷心中。每年他的忌辰,各地“哥迷”以不同的方式追悼这位一代巨星。
周忌
2004年的4月1日,仍旧沉浸在张国荣去世的哀愁中。各地的“哥迷”纪念活动也以不同的方式展开着。台湾的“哥迷”们特地举行了一场名为“情书与高跟鞋”的纪念活动。这个活动的特别之处在于,所有到场的人都要穿上高跟鞋,并给哥哥写一封情书,告诉哥哥大家有多么想念他。活动的创意来自于数年前张国荣在香港的一场演唱会上,以变女装、穿上红色高跟鞋的方式,在舞台上向外界宣布了自己同志的身份。参与活动的“哥迷”们,对于哥哥大胆颠覆性别界线的传奇生平,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给予赞同、敬佩和支持。
痴情哥迷
哥迷寄托哀思
为悼念哥哥,歌迷会“Leslie Legacy Association”昨晚特别在哥哥轻生的现场文华东方酒店对出公园举行烛光晚会,超过五十名“哥迷”自发性到场追思这位一代巨星,大部分都以黑色服装出席,现场除播放哥哥的歌曲,又摆放多个以百合花组成的心形花牌,歌迷并以草砌成Leslie字样悼念哥哥。下午6时20分,众哥迷手持白蜡烛杯,齐齐起立向着酒店方向追思哥哥,歌迷会代表邱小姐作发言怀念哥哥:“过去6年,每年今日都好怀念,而家以沉重心情祝福哥哥天上继续开心快乐,而家用一分钟时间去默哀!”歌迷们随即闭上眼晴缅怀哥哥,现场播放哥哥的独白“多谢!我希望我永远都会记得你!”其后播出汉洋向张国荣致敬的歌曲《哥哥》,不少哥迷忍不住流下眼泪,场面感人。“哥迷”陈小姐透露六年来均有到酒店现场怀念哥哥,她喜欢哥哥已达20年之久,哥哥陪伴着成长,感觉上对方仍未离开。
世界哥迷
来自中国、日、韩、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地约350名哥迷,2009年9月12日晚为已故巨星“哥哥”张国荣在香港一酒店举行“Summer Romance”生日会,纪念偶像53岁冥寿。会场摆了30桌酒席,主办方还特意安排了一张红桌放在台侧,象征哥哥同场参与。粉丝们准备了L形蛋糕、红玫瑰、巧克力和香槟,在场所有人一同唱起生日歌。席间,还播出了张国荣生前的照片及在泰国登台的片段,并给“哥”迷赠送纪念活页夹和海报。此外,不少“哥”迷当天大清早将鲜花、蛋糕和玩具熊摆放在张国荣故居门前,并以偶像的歌词表达思念。
纪念展
哥迷烛光寄思念
2008年4月4日,在尖沙咀海旁的星光大道,哥哥的歌迷会亦举行《1827天的怀念》图片展,展出哥哥生前与歌迷过往的珍贵图片。而在星光大道哥哥的手印上,有歌迷放上大型白色花圈和朱古力,以示对他的怀念及尊敬。
另外,在韩国亦有哥迷特别在昨天举行《张国荣写真展》,场内放了多张哥哥的照片,让哥迷缅怀。
作品珍藏版
张国荣歌迷会Red Mission,昨2008年4月4日在尖沙咀文化中心举行《声留。情动——张国荣音乐之旅》展览,吸引日、韩、新加坡等逾200名歌迷手持白花到场。
场内展出不少珍藏品,华星唱片公司借出哥哥的曲谱草稿,有资深哥迷借出哥哥1977年推出的《i like dreaming》绝版黑胶碟,歌迷会还找来替哥哥做鞋的明叔,再做哥哥唱《大热》时所穿的高跟鞋,以及其告别演唱会的话筒架,非常珍贵。
基本含义
- 指对某个人或事物十分痴迷,追捧至极的状态。
详细解释
- 哥迷一词由“哥”和“迷”两个字组成。其中,“哥”是指男性,常用来称呼兄弟、朋友等;“迷”表示痴迷、追捧。哥迷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无限崇拜和痴迷之情。
使用场景
- 哥迷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个明星、偶像、运动员、作品等极度痴迷的粉丝或追随者。它可以用于讽刺或夸奖对方的狂热追捧,也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对某个人或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故事起源
- 哥迷一词最早出现在网络语言中,源自于中国大陆的青年文化。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网络时代的娱乐圈,特别是明星粉丝群体中的口头语言。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哥迷一词逐渐流行起来,并被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 哥迷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对这位歌手简直是哥迷到了极点,每一首歌都能唱出来。2. 她是这个电视剧的哥迷,每一集都会追着看,而且还收集了很多相关的周边产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热情的粉丝,对某个明星或事物痴迷不已,因此成为了哥迷。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明星粉丝文化和网络语言的知识,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大陆的流行文化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这个球队的哥迷,每一场比赛我都会去现场为他们加油。2. 初中生:我是这个演员的哥迷,每一部电影都会追着看,还收集了他的海报和签名照。3. 高中生:我是这个游戏的哥迷,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玩,还参加了线下的比赛。4. 大学生:我是这个乐队的哥迷,每一场演唱会都会去,还买了他们的专辑和周边商品。5. 成年人:我是这个作家的哥迷,每一本他的新书出来我都会立刻购买,还去参加他的签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