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鉴
拼音chuí jiàn
注音ㄔㄨㄟˊ ㄐ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1).留作鉴戒。 明 李贽 《谲奸论》:“吾又以知譎之无益,奸之受祸也。故作《譎奸论》以垂鉴焉。” 鲁迅 《伪自由书·言论自由的界限》:“这我是亲眼见过好几回的,非‘卖老’也,不自觉其做奴才之君子,幸想一想而垂鉴焉。”
(2).犹言俯察。 清 颜光敏 《颜氏家藏尺牍·叶尚书方蔼》:“伏惟垂鉴不宣。 蔼 再顿首。”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犹恐世界各邦,或昧於吾民睦邻之真旨,故将下列各条,披沥陈於各邦之前,我各邦尚垂鉴之。”
基本含义
- 作为榜样或教训,值得引起警惕和借鉴。
详细解释
- 垂鉴是一个表示教训和警示的成语,意思是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来引起自己的警惕。它强调了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垂鉴常用于提醒他人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教育、工作、家庭等,以警示人们要谨慎行事,不要重复他人的错误。
故事起源
- 据说,垂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这位官员在处理案件时犯了一个错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他深感懊悔和自责,决定以自己为鉴戒,告诫他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描述了自己的错误和教训,并将这篇文章悬挂在官署的墙上,供他人借鉴。后来,人们将这个故事概括为“垂鉴”,用来形容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垂鉴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垂”和“鉴”。它的结构简洁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这个历史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垂鉴。2. 我们应该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垂鉴,避免犯同样的错误。3. 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垂鉴,提醒我们要谨慎行事。
记忆技巧
- 要记忆和理解垂鉴这个成语,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部分。垂可以联想到“垂下”,表示悬挂在墙上;鉴可以联想到“鉴定”,表示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垂鉴相关的成语,如“以史为鉴”、“前车之鉴”等。这些成语都与从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和警示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从好的同学身上学习,他们是我们的垂鉴。2. 初中生:我看了一本关于历史故事的书,从中学到了很多垂鉴。3. 高中生:在备考期间,我经常回顾以前犯过的错误,把它们当作垂鉴,以便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