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醮疏在词典中的解释
jiàoshū

醮疏

拼音jiào shū

注音ㄐㄧㄠˋ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道教徒打醮祭告天帝的表文。 姚华 《论文后编》:“而巫师事神之辞,后人踵事增华,体亦多滋,大都事起於宫闈,而竞效於人间,如青词醮疏之属。”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繁琐、冗长。

详细解释

  • 醮,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疏,稀疏、松散的意思。醮疏形容言辞冗长、叙述繁琐,不简练明了。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讲或者叙述过程中冗长琐碎、不简练明了的情况。

故事起源

  • 醮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描述了古代祭祀仪式中的繁琐、冗长的程序。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言辞冗长、叙述繁琐的情况。

成语结构

  • 醮疏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醮”是名词,“疏”是形容词。

例句

  • 1. 这篇文章写得太醮疏了,需要简化一下。2. 演讲时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要让自己的讲话变得醮疏。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醮”字的读音“jiào”与“较”,表示比较多、较多的意思,而“疏”可以联想为“疏忽”,表示松散、不紧凑的意思。通过联想记忆,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文辞、表达相关的成语,例如“文不对题”、“言简意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解太醮疏了,我都听不懂。2. 初中生:我觉得这篇作文有点醮疏,需要修改一下。3. 高中生:这位老师的课讲得很醮疏,我们都快睡着了。4. 大学生及以上:这本书的论述过于醮疏,读起来很费劲。

拆字解意

醮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