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帏
拼音xiào wéi
注音ㄒㄧㄠˋ 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悬挂在灵床或灵柩前的帷帐。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四顾,客厅里暗沉沉的,大约只有一盏灯;正屋里却挂着白的孝帏,几个孩子聚在屋外,就是 大良 、 二良 们。” 茅盾 《子夜》三:“ 范博文 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赶快钻过那白布的孝帏,跑到‘灵堂’前石阶上松一口气。”
基本含义
- 指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
详细解释
- 孝帏是由“孝”和“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孝”表示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帏”是古代一种屏风的名字。这个成语比喻子女对父母孝顺的行为,就像屏风一样,保护和守护着父母。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子女对父母孝顺和尊敬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孝顺的子女。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一则故事。春秋时期,郑国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父亲太子丹因为被废黜而死去。重耳得知父亲的死讯后,非常伤心,决定回国为父亲守丧。他在父亲的灵柩前守了三年的孝,连续三年都没有离开过。重耳用帏帐围绕着父亲的灵柩,守护着他的父亲。这个故事中的“帏”就是指孝帏。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孝”和“帏”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对父母非常孝顺,真是一个孝帏的好孩子。2. 孝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孝帏”这个成语与“孝顺”联系起来记忆,因为孝帏就是指孝顺的行为,类似于保护和守护父母的屏风。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孝的成语,如“孝心”、“孝敬”等,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会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因为我想成为一个孝帏的好孩子。2.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常常主动帮助老师和同学,我觉得这是对他人的孝帏表现。3. 高中生:我非常尊敬我的父母,他们辛苦工作来供我上学,我一定会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孝帏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