膺堂
拼音yīng táng
注音ㄧㄥ ㄊ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胸中,心间。 明 吕坤 《吕君墓志铭》:“奉先君天理两字於膺堂,毕此生不敢失坠,则君所自信者也。”
基本含义
- 膺堂指被尊敬、受到推崇,被人们视为楷模或榜样。
详细解释
- 膺堂一词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膺堂而荣,不为后世累。”意为在大殿上受到崇敬和荣耀,不给后世留下负面影响。膺堂形容人品高尚,为人正直,受到众人尊敬和推崇。
使用场景
- 膺堂常用于形容受到社会各界的尊敬和认可的人物。可以用来形容领导或者名人在公众中的地位和声誉。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的故事《左传·襄公十四年》中,描述了齐国襄公在大殿上受到崇敬和荣耀的场景,从而形成了“膺堂”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膺堂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在学界膺堂,被誉为教育界的权威人士。2. 她的品行高尚,深受同事的膺堂。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膺堂”与“受尊敬、荣耀”这个意思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站在大殿上受到众人的崇敬和推崇,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左传》中的其他故事,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膺堂,我们都非常尊敬她。2. 初中生:他在学校的表现非常出色,被老师和同学们视为膺堂。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界膺堂,被誉为杰出的科学家之一。4. 大学生:他在社会上膺堂,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企业家。5. 成年人:他在政界膺堂多年,为人民做出了很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