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辟
拼音guàn pì
注音ㄍㄨㄢˋ ㄆ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炼铸。 汉 王粲 《刀铭》:“灌辟以数,质象有呈。”辟,一本作“ 襞 ”。
基本含义
- 指说话或文章中的言辞犀利、有力,使人信服或震动。
详细解释
- 灌辟一词源自古代帝王的宣谕,宣布法令时要用大力气,让人民听到后心悸惊惧。后来,灌辟的意义扩展为言辞犀利、有力,能让人感到震动和信服。
使用场景
- 灌辟常用于形容说话或文章中的言辞犀利、有力,能够使人信服或震动。适用于辩论、演讲、写作等场合。
故事起源
- 据说,灌辟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当时,项羽领兵攻打刘邦,刘邦派人劝降,但项羽却回答:“吾奉天子命,灌夫民间耳。”这句话意味着他要为天子灌输思想,使百姓信服。从此以后,灌辟成为了形容言辞犀利、有力的词语。
成语结构
- 灌辟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演讲真是灌辟,让人深受震撼。2. 这篇文章的观点灌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3. 他在辩论中灌辟地驳斥了对方的观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灌辟”这个词语与“宣布法令”联系起来,想象帝王宣布法令时的声势和震撼力,从而记住它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灌辟”相关的成语,如“一针见血”、“言之凿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的讲解真是灌辟,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初中生:他的辩论真是灌辟,让我们都佩服不已。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论点灌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大学生:他的演讲灌辟地驳斥了对方的错误观点,赢得了全场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