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论
拼音zhuī lùn
注音ㄓㄨㄟ ㄌ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议论过去的事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齐威王 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追论旧功,封 显明亭侯 。” 宋 叶适 《取燕一》:“致 靖康 之祸,在於取 燕 ;追论 靖康 之失者,亦必曰取 燕 。”亦指补充论述。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本论原以 中国 为主,不能他及,但各宗起原多与 印度 有关係,故不得不追论及之。”
(2).犹追究。《明史·华云龙传》:“二十三年追论 中 胡 党,爵除。”《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其外杂犯,在他到任以前的,俱免追论。”
基本含义
- 追究讨论某个问题。
详细解释
- 追论是由动词“追”和名词“论”组成的成语。追论的意思是追求真相,探究问题的原因和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推理。它强调对问题进行追根溯源的思考和分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
使用场景
- 追论常用于学术研究、辩论演讲、政治讨论等场合。在学术领域,追论可以指探究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层原因和影响,以促进学术进步。在辩论演讲中,追论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个观点的质疑和追问,以引发思考和讨论。在政治讨论中,追论可以用来追究政策的合理性和效果,以促进政府的改进和发展。
故事起源
- 追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故事讲述了刘邦任命淮阴侯彭越为大将军,彭越却拒绝接受,坚持追究刘邦的过去行为,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刘邦感到非常惊讶,但最终被彭越的坚持所打动,同意了他的要求。这个故事体现了追论的含义,即对问题进行深入追究和讨论,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成语结构
- 追论的结构比较简单,由动词“追”和名词“论”组成。
例句
- 1. 他们在会议上追论了这个问题的各种可能性。2. 我们应该追论这个现象的原因,以找到解决办法。3. 学术界正在追论这个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追论”与“追根溯源”联系起来记忆。追论强调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究,类似于追根溯源,追求问题的本质和真相。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追论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以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阅读相关的哲学和社会科学著作也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追论的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想追论一下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和落下。2. 初中生:我们可以追论一下学校午餐的质量和学生的健康问题。3. 高中生:追论这个社会问题的根源,可能需要从历史和经济角度进行分析。4. 大学生:在学术界,追论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追论”这个成语。请记住,追求真相和深入思考是提高自己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