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饥疠在词典中的解释

饥疠

拼音jī lì

注音ㄐㄧ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发生灾荒与瘟疫。《旧唐书·杨炎传》:“迨 至德 之后,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因之饥癘。”

基本含义

  • 形容饥饿和疾病同时困扰。

详细解释

  • 饥疠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饥指饥饿,疠指疾病。饥疠一词形容饥饿和疾病同时困扰一个人或一群人,使其处于极度困苦的状态。

使用场景

  • 饥疠一词常用于描述灾难、战乱等情况下的人们的困苦生活,也可用于形容一个人同时遭受身体和经济上的双重困扰。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齐国在战乱中遭受饥荒和疾病的困扰。此故事中提到:“齐有饥疠,晋救之。”后来,人们就用“饥疠”来形容饥饿和疾病同时困扰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名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地区长期受到饥疠的困扰,人们生活在极度贫困中。2. 在那次自然灾害中,许多人因为饥疠而丧生。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饥疠”这个词语的发音和含义。想象一个人又饥饿又生病,面容憔悴,极度困苦的样子。将这个形象牢记于心,有助于记忆饥疠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上的饥荒和疾病灾害,如中国历史上的大饥荒和瘟疫,以及其他国家的相似事件。深入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饥疠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农村地区的人们长期受到饥疠的困扰,他们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2. 初中生: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人们因为饥疠而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流离失所。3. 高中生:这个小说以饥疠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持与希望。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拆字解意

饥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