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薮
拼音zhèng sǒu
注音ㄓㄥˋ ㄙ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争讼的渊薮。諍,通“ 争 ”。 清 魏源 《小学古经叙》:“夫执古本以攻改本者顺而易,执改本以争古本者逆而难,此《大学》所以久成諍藪也。”
基本含义
- 指诚实直言,坚持真理的人或言论。
详细解释
- 诤薮是由“诤”和“薮”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诤”意为直言不讳,坚持真理,不畏权贵;“薮”意为草丛,指代言论之地。诤薮的意思是指那些坚持真理、不畏权势、勇于直言的人或言论。
使用场景
- 诤薮常用于形容那些敢于直言、坚持真理的人。可以用来赞美有勇气、有正义感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敢直言、唯唯诺诺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诤薮的故事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的意义源自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强调了诚实直言和坚守真理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诤薮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是一个诤薮之士,从不畏惧权势的压力。2. 面对不公正的事情,我们应该像诤薮一样,勇于直言。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诤薮”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记忆“诤”和“薮”的含义。同时,可以将这个成语与勇于直言、坚持真理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诤薮相关的成语,如“诤臣之论”、“薮中草木”等,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思想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像诤薮一样,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在班级里,我们应该互相鼓励,成为诤薮之士。3. 高中生:只有坚持真理、不畏权势的诤薮之士,才能引领社会进步。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勇于直言,成为社会的诤薮。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