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媚
拼音diào mèi
注音ㄉㄧㄠˋ ㄇ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协调妩媚。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沉粲》:“右笔迹调媚,专工綺罗屏障,所图颇有情趣。”
基本含义
- 指巧妙地用言辞或行动来讨好他人,以求得其赞许或支持。
详细解释
- 调媚是一个贬义词,含有讨好、阿谀奉承的意思。它强调一个人为了迎合他人的喜好或需求,不择手段地表现出对对方的极度恭维和奉承,以求得对方的欢心和支持。
使用场景
- 调媚多用于贬义的场合,形容某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地奉承他人。常见于工作场所、政治圈、商业谈判等场合。
故事起源
- 调媚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在与刘邦争霸的过程中,一度势力强大。然而,项羽性格骄傲自大,不重视外交手段,不善于讨好他人。相比之下,刘邦善于调动人心,懂得讨好和拉拢他人。最终,刘邦成功地击败了项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项羽的失败被归结为他不懂得调媚,不善于与人交往。
成语结构
- 调媚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调”是动词,意为调动、调节;“媚”是形容词,意为奉承、讨好。
例句
- 1. 他总是调媚上司,以求得一些特殊待遇。2. 她用调媚的方式赢得了老板的青睐,得到了晋升的机会。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调媚”与“奉承”联想起来,两者都表示为了讨好他人而不择手段地表现出对对方的恭维和奉承。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调媚这个成语的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奉承他人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被认为是一种失去自尊和独立性的表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调媚老师,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奖励。2. 初中生:为了得到班主任的赞许,他不断调媚同学们,做他们的好朋友。3. 高中生:为了获得老师的青睐,她经常调媚老师,做一些额外的努力。4. 大学生:为了在实习过程中得到老板的赏识,他不停地调媚上司,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