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褊
拼音piān biǎn
注音ㄆㄧㄢ ㄅ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谓行为邪僻,器量狭窄。《韩非子·亡徵》:“偏褊而心急,轻疾而易动发,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性格执拗,固执己见。
详细解释
- 偏褊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偏意为偏袒、偏向,褊意为执拗、固执。偏褊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执拗,固执己见,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或改变自己的观点。
使用场景
- 偏褊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偏褊来描述那些不愿意妥协、不愿意改变自己观点的人。
故事起源
- 偏褊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篇·大宗师》一节中,其中写到:“大宗师之道,偏褊而不能穷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大宗师的道理非常高深,虽然有些偏执,但是却无法完全掌握和理解。
成语结构
- 偏褊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偏”是偏袒、偏向的意思,“褊”是执拗、固执的意思。
例句
- 1. 他一向偏褊,不肯接受别人的建议。2. 她的偏褊性格让她错过了很多机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偏褊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固执地站在一边,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位置,这就是偏褊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学习偏褊这个成语之后,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等,来拓展对固执、执拗性格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偏褊的人,不肯和别人合作。2. 初中生:我爸爸很偏褊,总是不听我的意见。3. 高中生:她的偏褊性格让她错过了很多机会。4. 大学生:他的偏褊性格使得他在团队合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